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代表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基地和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实践育人基地揭牌,共同启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此举措旨在打破学段壁垒,搭建研究生实践育人平台,构建“高校赋能中学、中学衔接高校”的协同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新路径。
中学生正处于知识拓展、兴趣分化和高中选科的关键时期,面对该群体对优质平台和专业指导的迫切需求,西南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双一流”学科资源与育人优势,派出以研究生为主的讲师团队,通过学科讲座、资源共享、师资联动等形式,回应实外学生选科需求和生涯发展困惑。
课程体系围绕“专业认知、学科衔接、生涯探索”三大维度,构建了由专业启蒙、学科融合、实践体验、生涯规划四大模块组成的渐进式课程框架,内容覆盖物理、数学、信息技术、地理、语文、英语、历史等多学科,采用“线下主讲+录播回放”模式,扩大学生受益面,巩固学习成效。教学以“案例解析”替代枯燥的“理论推导”,兼顾理工科与人文社会科学,突出实践导向,为中学生搭建通往学术前沿的桥梁,有效拓宽其学科视野。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平平表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两校协同设计大中小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与评价机制,着力实现各学段纵向衔接、各类课程横向协同,形成功能互补、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为实现育人目标,确保课程质量,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专门选派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讲师团,并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共同建立了“课前沟通-课中协助-课后反馈”的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精准把握学情,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一线实践经验,转化为同学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在首场讲座中,西南交通大学胡远思博士以《“化”浊为清:用分子魔法点亮碧蓝河湖》为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化学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如何助力河湖污染治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
据悉,此次共建将把大中小学学科课程作为基础素材,充分挖掘不同学段学科课程的价值性与知识性,进一步彰显学科知识所蕴含的价值塑造功能,系统化构建一套高质量的“大学专业先导”视频课程资源库。另外,共建还将紧密结合实施过程中收集的学生反馈进行动态完善,并最终形成一份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此举措不仅能够提升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认知水平,助力他们更有针对性地为未来选科做好准备,同时拓展了研究生实践育人的内涵,更将为两校间形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提供坚实的实践依据与发展路径。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