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漫山碧草逐渐枯萎,鲜艳花朵不再盛开,川西北高原特有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变为漫天黄沙,那份绿,那份蓝,那份清新,将不复存在,这,还是我们的家园吗?
曾经因为过度放牧,若诗若画的高原湿地,面临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威胁,并成为一道难题,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和生生息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农牧民。维持现状,继续盲目养殖维持生计?还是转变方式科学蓄养,另寻出路?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地区与国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和重托。近十年,阿坝州大力实施川西北治沙工程,若尔盖等9县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及巩固128万亩,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流动沙地所在区域风蚀情况明显减少,治理区动、植物物种逐步增加,林草植被盖度显著提高,黄河上游高原藏 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逐步显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自10月1日起,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阿坝州委州政府、峨眉电影集团拍摄制作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微电影《黄河之畔》相关海报、视频将在四川生态环境新媒体矩阵、峨眉电影频道及其新媒体矩阵正式发布。
该片以卓玛等减畜办同志的视角,通过牧民刚开始对减畜政策的不解、抵触和反对,到后来经过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工作,转变为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卓玛夫妇间由误解、对抗到和解、支持的转变,以微电影艺术形式,由小见大,深入反映四川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和生动实践。
为策划拍摄好该部影片,有关方面多次开展座谈交流,赴实地采访调研,克服高原反应等多重困难和挑战,以高标准拍摄要求,超常规的工作效率顺利完成微电影的制作。四川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评价“该片为生态环境用情至深、用心至诚”;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原主任张平说“该片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纪实价值”;四川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张海龙认为“该片是四川版的‘我的阿勒泰’”;四川省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北京新闻中心主任曹海东认为“该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热爱和敬仰”。
2024年10月1日至6日,该片将上线展示。其中,四川生态环境新媒体矩阵、峨眉电影频道新媒体矩阵将对该片的海报、预告片及正片进行播放;有关新闻媒体平台也将同步播放。国庆期间,该片还将在峨眉电影频道播出预告片、正片及精剪短片。
让我们随着《黄河之畔》踏上生态之旅,感受我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四川实践。希望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垂爱,为建设美丽四川、美好家园贡献你我的力量,愿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永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