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扫描二维码

自律管理承诺 网络谣言曝光台
四川发文,未来5年新型城镇化这么干! | 政策“码”上看
2025-03-07 14:13:2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加快四川新型城镇化步伐,日前,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未来五年四川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等作出部署。一起来看──

省政府网站截图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到2028年底 城镇常住人口每年新增100万左右

2024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

总量目标──

到202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较2024年提高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每年新增100万左右。

结构目标──

到2028年底,成都都市圈城镇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45%左右;

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乐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常住人口1700万左右、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30%左右;

具备一定人口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率较低的潜力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其余县( 市、区) 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化进程。

图据视觉中国

《实施方案》对照国家文件确定的“四大行动”,逐一明确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

01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6项重点任务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目前,我省共有2600万左右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是城镇常住人口总量提升的主要来源。《实施方案》首先提出,坚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并提出6项重点任务。

就业机会更丰富──

增强城镇产业吸附农业转移人口能力。大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突出抓好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15+N”重点产业链,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人口增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川东北、川南、川中等区域着重承接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

公共服务更便利──

构建以人口和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以服务“一老一小” 为重点、兼顾全年龄段人群需求,集养老扶幼、托育托管、新就业群体服务、就业创业空间、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住房保障更多──

多措并举满足安居需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出台全面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更大力度购房补贴政策。指导各地制定保障性住房配租条件和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多层次住房保障。大力推行“房票安置” ,加快解决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群众的住房问题。

教育供给更足──

保障随迁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合理新增公办学校学位供给,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

社保更加健全──

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对未参保农民工实施精准政策宣传,出台连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激励政策,做好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扩大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规模。

落户限制更少──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成都市中心城区积分入户和条件入户政策,进一步提高居住和缴纳社保年限在积分中的比重,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更顺畅、更便捷。

图据视觉中国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完善“人地钱挂钩” 激励政策,提高各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性。合理安排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加大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地区的支持力度。

02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一县一策”培育主导产业

从近年发展态势看,农民向县城集聚的现象比较普遍。《实施方案》以城镇化潜力地区为重点,统筹县域产业发展和县城功能完善,从主导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提级扩能4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

一是坚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结合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一县一策”明确潜力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培育要求。到2028年底,在县域新增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300家、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超50个。

二是在县城集中布局公共服务促进人口集聚。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民生项目,促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打造“城市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农村适度半径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包括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供排水等市政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合理加密与中心城市间快速公路通道;推进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设施升级改造等。

四是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依托国家级或省级开发区,按照“一县一开发区”原则,采取“一区多园”模式,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

富顺县 图据视觉中国

同时,《实施方案》明确加强资金多元投入系列政策。包括省级财政统筹相关资金支持潜力地区发展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潜力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实施县城城镇化建设融资提升行动等。

03

──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

成德眉资共建“一座城”

《实施方案》围绕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发挥德眉资比较优势,提出5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推动成都超大城市转型发展,发挥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四川天府新区科技创新策源“主阵地”和成都东部新区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作用,推动市域结对联动发展。

强化德眉资服务配套和产业承接能力,推进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德眉资的产业合作模式,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打造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成都至德阳线、至眉山线,实施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公交化二期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成都外环铁路。优化毗邻地区公共交通跨市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公共交通一卡互通、一码通行。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中小学教育合作。推动在蓉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与德眉资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逐步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认。深化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推动更多事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

图据视觉中国

带动省内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错位联动,健全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和乐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机制,增强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加快打造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04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推进需改造老旧小区应改尽改

《实施方案》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4项重点任务,包括: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根据国家支持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和居民意愿,有序推进2001年至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

“三大工程”建设,综合利用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成都、泸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燃气、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一点一策”开展城市易涝积水点整治,到2028年底,城市建成区6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到2028年,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开展“满格天府”专项行动,加快推动重点场景网络深度覆盖。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加强城市建设要素保障有关支持政策,提出将出台城市更新实施意见,加快城市更新地方立法进程等,要求各市县要因地制宜细化工作目标、政策举措和项目清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实施。

在新型城镇化的征程中

四川坚持以人为本

正沿着精心绘制的路线图

蹄疾步稳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