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四川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扫描二维码

自律管理承诺 网络谣言曝光台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省环科院三大环保技术亮相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丨山水新语
2025-05-31 21:23:5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30日,2025年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暨观音湖“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在遂宁市圣莲岛举办。

活动现场,四川省环科院在主场活动中展示了三项代表性环保技术,它们分别是,“五基”立体生态监测系统、太阳能换热型高寒污水处理系统、流域生态修复协同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记者了解到,这些技术成果集中体现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核心支撑作用,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 四川方案' 。 

在省环科院展区,沙盘模型和智慧大屏吸引了现场参观者的目光。从地面调查到卫星监测,再到平台分析和操控,这是融合了天、空、地多维监测手段的“五基”立体监测系统。“通过卫星、无人机、观测塔、走航巡护、地面调查等5类监测手段,我们可以实现生态问题从发现、上报、处置、跟踪的全流程闭环监管,并且依托野外观测塔的光谱和红外数据获取可以进一步提升重点区域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省环科院生态所负责人说。

在太阳能换热型高寒污水处理系统展区,科研人员向参观人员介绍,“这是我们针对川西高寒地区研发的‘太阳能水热交换’技术,这个系统可以让冬季进水平均水温提高至9.2℃,寒冷情况下,污水处理微生物活性得以保障,并且农户们可以自己管理,运行成本极低。”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通过创新性的生物膜载体和太阳能换热设计,解决了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污水处理系统效率低、不稳定难题。目前已在阿坝州开展应用示范工程32套,助力黄河流域水质提升,并入选国家《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技术目录》。

谈及大陆溪治理成果,省环科院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这个曾因面源污染“上榜”的不达标水体,通过生态修复协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已实现稳定达标Ⅲ类。“我们创新构建了‘沟-塘-湖-梯田’湿地矩阵,让自然力量参与治污。”科研人员介绍,项目于今年5月入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联合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举办的长江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为长江上游小流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省环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三项技术分别对应生态监管、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三大领域,是四川落实‘科技治污’的典型实践。未来省环科院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让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态效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