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日,2025年美丽河湖暨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四川介绍了美丽河湖建设的相关情况。
提升水质焕新颜
“现在这河不仅水干净了,连鱼都游回来了。”达州市铜钵河岸边已有三两居民在晨练。这条曾经被老百姓称为“臭水沟”的河流,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据悉,铜钵河发源于大竹县观音镇,流域面积916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628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共构源头防污保护屏、共织基础设施治污网、共筑长效机制防护堤等措施,铜钵河流域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并实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近年来,四川先后出台《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美丽河湖建设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
不仅如此,聚焦长江黄河干流,岷江、沱江,小流域等重点区域,四川逐年制定落实达标提质方案,深化“补短板、整排口、强园区、治总磷、灭黑臭”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重点断面“一河一策”管控方案。
取得哪些亮眼成绩?记者了解到,全省345个国省考核断面连续2年全达优良,长江、黄河干流水质更分别连续8年、9年稳保Ⅱ类及以上,长江总磷排放量下降11%,126条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生态修复添活力
“泸州市大陆溪,河畅水清,澄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的树木,偶有市民在岸边散步,这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它曾面临的生态困境。”生态环境厅水处相关负责人说。
为做好大陆溪生态修复工作,四川创新构建了“沟-塘-湖-梯田”湿地矩阵──依托流域地势高差,河水以重力自流方式进入湿地系统,经湿地内各类净水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自然生态作用削减主要污染物,达到清洁水体、修复生态的作用。如今的大陆溪不仅水质持续提升,更成功入选全国长江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
近年来,在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工作中,四川不仅重视水质提升,更将水生态修复保护摆在突出位置。水生生物作为水生态的“晴雨表”,是衡量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此,四川始终将水生生物保护作为水生态修复的关键一环。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长江干流、沱江等6条河流水生生物基础信息库,设置水生生物监测点位132个,监测鱼类超历史曾分布总数80%。特别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升2个等级,长江鲟更是时隔23年实现自然繁殖。
除此之外,四川还对长江干支流岸线实施严格的特殊管控,强化范围内14个化工园区、229家化工企业和7个尾矿库监管,严禁化工、尾矿库等项目审批。
同时,全面推动水生态考核试点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创新推进“三江两湖一河”水美标志性工程和美丽、幸福河湖融合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示范引领作用的美丽河湖。
截至目前,全省分批次、分重点推进161个国家清单河湖和其余小微水体美丽河湖建设,推动25个河湖达到建设标准,19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发布。紫坪铺、泸沽湖等14个重点湖库综合营养状态稳中趋降,水质日渐向好。邛海、花湖、江之头、兴隆湖、铜钵河5个河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