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的生态共识下,近年来,九寨沟县以“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凭借“生态银行+文化IP+智慧服务”三大体系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文旅经济融合共生的发展路径。

据介绍,2017年,该县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经过数年的发展,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85.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总收入达39.17亿元,生动印证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可行路径。
记者了解到,数据背后,是当地对生态底线的持续坚守与文旅供给的迭代升级。
“三长”联动监管
林草覆盖率91.05%
“我们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000个以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九寨沟县实行林长、田长、河长“三长”联动监管,林草覆盖率已达91.05%,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存率≥100%。
与此同时,当地聚焦扎实开展污染防治,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常年保持高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提升至96%,生态观光车已完成全域电动化改造,碳汇交易与文旅收益联动机制全面落地。
根植千年文脉
3200余种文创产品“破土”
每当夜幕降临,游客在“天下九寨”演艺中心落座,新版《九寨千古情》准时开演。

近年来,九寨沟县深挖秦川、安多、白马三大文化精髓,建成7个文化地标,推出《藏谜》等演艺精品,形成“白天观景+夜间赏剧”的全时文旅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九寨祥巴”木刻版画、“神鹰之翼”银饰等3200余种文创产品已投放市场;30支本土文化传承队伍活跃在景区一线,千年文脉在旅游场景中延续。
构建“1+4+3”景区体系
7条精品线路如何带火这座城
“‘1+4+3’景区体系、7条精品线路、三届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季,让九寨沟的客流曲线持续上扬。”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景BA”篮球赛把酒店入住率推升至92%;“川甘陕”文旅环线战略联盟推出“好客季”优惠活动,带动沿线游客互通增长40%。
不仅如此,目前,九寨沟县还将实施五大升级工程。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建立文旅碳汇交易中心,三年内实现景区碳中和;构建“九寨神鹰”等超级IP产业链,培育文创龙头企业;建成“智慧九寨”全域旅游中枢,实现多语种服务全覆盖;深化“大九寨文旅经济圈”建设,与成都、陇南共建人才培育基地。
“游客看得见的是风景,看不见的是背后这套把保护挺在前面的长效机制。”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理念,二十年坚持,九寨沟用数字和细节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 (图片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