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4日,以“共同守护大熊猫家园”为主题的 2025年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调研活动进入第二天。采访团来到雪山脚下,将镜头和笔触对准了那些在幕后默默保护大熊猫的人们。
坚守雪山清洁十几年
守护它最初的模样
采访团的第一站来到了四姑娘山。据悉,2006年,四姑娘山作为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
在四姑娘山大峰营地,50岁的特殊“环卫工人”卢忠贵已经在这片海拔4600米左右的土地上坚守了十几年,用另一种方式“攀登”高山。卢忠贵和同事要背着特制环保袋,穿着冰爪,在陡峭的冲顶路段实施“随行保洁”。卢忠贵介绍,他们每天要行走于高山之间,清理各种垃圾,“在零下冰坡上无数次的弯腰,只为守护 ‘四姑娘山’最初的模样。”

卢忠贵统计,去年他们共清理了1.2吨的垃圾,包括氧气罐、能量胶包装等垃圾,其中还有1958年首登队遗留的锈铁罐,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环卫工作不仅是清洁,更是对登山历史和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守护。
值得注意的是,卢忠贵表示,近年来,游客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乱丢垃圾的情况越来越少。而他自己也得益于四姑娘山的旅游发展,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家里还开起了酒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果说卢忠贵这样的一线工作者,是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双手清理 “伤痕”,为四姑娘山的生态和野生动物的家园筑起了 “毛细血管式” 的细致防线,那么四姑娘山管理局则从更宏观的视角、以更系统的举措,为这片土地的生态修复与长远发展搭建起 “骨架式” 的支撑体系。
系统推进绿化项目建设
累计完成覆土绿化约12万平方米
“自2020年起,我们就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系统推进绿化项目建设。”四姑娘山管理局保护处海子沟保护站副站长左凤军介绍,通过栽植云杉等乔木10 万余株,搭配柳兰、高山杜鹃等灌木和景观树,构建了“乔木-灌木-亚乔木”复合植被层。同时,播撒草种和花种,种植野生芍药、高原鸢尾等本土植物,累计完成覆土绿化约 12万平方米。
“这些举措不仅让四姑娘山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野生动物栖息频次增加,还为川西北高寒地区生态绿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左凤军还提到,管理局还设有免费科普教育基地,向游客科普生态知识,并且成立了小分队解决高山杜鹃病虫害等问题,救治了很多野生动物。
在距离四姑娘山数十公里外的夹金山,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之一。据悉,夹金山林场管辖面积达57万多亩,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新寨子管护站夹金山林场支部书记周高帅介绍,林场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宣传科普等。

周高帅表示,每年的5-10月是旅游旺季。林场的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任务较为繁重。一方面,林场在重要卡口卡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签订责任书、广播、短信、宣传车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会增加巡防的频次和时间,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每月超22 天在高海拔、高寒的山头开展巡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夹金山林场公路附近区域游客就发现过4次大熊猫。蚂蟥沟片区的五个监测点也记录到野生大熊猫活动影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周高帅表示,现在民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发现野生动物后都会及时汇报,不进行打扰。
从卢忠贵到左凤军,再到周高帅,他们身份不同、职责各异,却怀着同样的坚守,共同编织起大熊猫家园的 “守护网”。这份守护里,有一线工作者的执着付出,有管理部门的科学施策,更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正是无数这样的 “守护者”,让雪山更洁净、林海更葱郁,让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有了更加安稳的栖息之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马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