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人间烟火聚集地,莫过于茶馆。在千年盐都自贡,原本扎根在街巷里、融入生活肌理的“公共客厅”,摇身一变竟成了乡村里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阵地。10月16日,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办,自贡市生态环境局协办,四川发布承办的“共践生态文明 ‘乡’约绿水青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农村活动”在自贡市富顺县赵化镇“环保茶馆”举行。随着茶馆内鲜爽的茶香扑鼻而来,一场千年前的环保智慧与当代绿色理念相碰撞的特色宣讲活动徐徐拉开帷幕。

古新理念巧融合
在乡村茶馆“唠”环保
“其实苏东坡是我国最早践行生态文明的词人,他在任期间规定禁止捕杀禽鸟、不能乱砍树木……”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循声而来,古檐下茶香轻绕,在环保茶馆里,知名散打评书演员陈功挥动折扇、醒木一拍,用诙谐生动的演绎方式,向大家讲述着创新环保评书《苏东坡的环保经》。现场表演金句频出,欢声笑语不断。

水清了,景美了,生活才会更美。将河湖保护的生动案例,融入相声中,成都哈哈曲艺社的两位老师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述了身边的环保故事。不知不觉间,绿色发展理念已悄悄渗透进群众的心中。
“通过今天参与活动,我学到了如何给垃圾分类,晓得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就可以提醒周围的人如何将垃圾分类,希望大家都重视环境卫生。”赵化镇居民郭翠玲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她学到了很多环保知识,寓教于乐、融学于趣的评书让她在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环保小知识,感觉很有趣。
对此,感同身受的还有陈林。他告诉记者,通过参与此次活动,他对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和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活动现场,环保知识科普答题互动区成了群众纷纷“围观”的打卡点,大家掏出手机扫码进入答题界面:“垃圾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我们能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节水小妙招有哪些?”……群众在指尖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是在 “闯关答题”,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接收绿色低碳理念。原本抽象的 “低碳”“节能”,通过一道道接地气的题目,变成了可感知、可践行的日常小事,悄悄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创新品牌举措
让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生态大省,拥有广袤的乡村和数千万农业人口。如何发动农村地区的群众美化人居环境,激活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是四川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而自贡“乡村环保茶馆”,正是四川创新探索宣传和普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举措。
“‘乡村环保茶馆’通过创新,将乡镇茶馆转化为生态文明理念宣讲阵地,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在当地很受用。”自贡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自贡市通过并制定了《自贡市“乡村环保茶馆”建设运行标准指引》,建立“环保店小二”志愿服务队伍。他们跳出生搬硬套的讲解模式,用熟悉的方言讲述着环保故事,让群众更容易听进去和理解透环保理念,有效打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不止在自贡,四川各地相关部门也因地制宜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创新举措,助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在南充,试点实施打造全省首支农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绿手环”志愿服务队,秉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复制推广”原则,总结探索出“三级阵地、三支队伍、三套机制”的经验做法,围绕“绿苗积分、变废为宝、最美庭院户、守护家乡河”等品牌项目,扎根乡村、情系“三农”。
在宜宾,通过举办专场故事会、创作特色文化产品、打造“环保小哪吒”志愿服务品牌,以及采用“生态文化+”形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
“下一步,四川还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更多生态宣教活动,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巴蜀大地农村基层落地生根,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四川方案。”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 王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