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清晨七点许,剑门关七十二峰还浸在薄雾里,蒲元彬已踏上青石板路。
“剑门关景区是我家,我的吃喝拉撒就靠它。我生在剑门关、长在剑门关,剑门关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59岁的蒲元彬站在剑门关关楼旁,望着眼前的崇山峻岭,语气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作为剑门关景区的讲解员,他已在这方天地坚守23年,见证了景区的蜕变,也用自己的方式让千年蜀道文化焕发新生。
人物名片:
蒲元彬 四川省优秀导游、剑门关景区历史文化专家

2002年,在剑阁县土生土长的他,第一次以导游身份站在故乡的关楼下。自此,他便一心扑在家乡的景区讲解工作上。他日复一日攀行于陡峭栈道,经常景区已经关门了但他的讲解工作还没有结束。“靠小蜜蜂喊一天,嗓子都哑了。”蒲元彬说道。
即便如此,蒲元彬对讲解工作的热爱丝毫未减。他的微信名叫“牛哥”,这个名字背后藏着游客对他的认可,“我在带完客人之后,我的客人都会给我点赞,说‘你很牛’,我的付出能得到游客的认可我非常欣慰。”在他看来,做好讲解工作的关键在于热爱,只有真心热爱,才会愿意深入钻研、不断提升自己。
高强度的工作让蒲元彬的半月板严重磨损,医生建议他不要走太多路,此后他就开始减少体力讲解,转向文化研究。“剑门关的根和魂离不开古蜀道的优秀文化,特别是近几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他眼中,剑门关的魅力远不止自然风光,这里还有诗词文化、关隘文化、石窟文化、古柏文化等。
扎根剑门关的二十三年里,他亲历了景区的质变飞跃。“由单一的线下讲解扩展到线上,既可以通过人工讲解,也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听语言讲解。现在正在打造‘国际范儿’,力争把英语导游、日语导游、韩语导游等外语讲解培养起来。”
景区还推出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研学项目。他告诉记者,两年的时间里已有30多万人参加背《蜀道难》免费游剑门关活动,挑战成功的多达27万人次。“跟着诗歌来旅游,跟着诗词游剑门是我们对文化活化利用的一个亮点。”
如今,剑门关已从地方景点跃升为5A级景区,蒲元彬也收获“四川省优秀导游”“广元旅游领军人才”“剑门关景区历史文化专家”等荣誉。明年将退休的他笑言:“我很早以前就说过,要讲到70岁,到时候走到关头看看后辈们讲得如何”。如今,他还在带新人,“老带新,让他们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还会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讲解方式”。
从童年上学必经的小凉亭,到如今闻名遐迩的5A级景区;从守护蜀道文脉的优秀导游,到剑门关景区历史文化专家,蒲元彬用23年的坚守,诠释了对剑门关的热爱与担当。而他所守护的千年蜀道,也正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记者:王梓菡 刘茜 许明智
摄像:余天新
剪辑:曹健豪
设计:杨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