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牛骨熬汤,牛肉鲜嫩爽滑,蘸上特制调料,香气四溢,暖身更暖心……若要以一道美食定义乐山,跷脚牛肉定是其中之一。这道起源于清代的特色菜品,不仅是乐山的味觉名片,近年来更是频频“出圈”,风靡全国。
人物名片: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汤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志强
“从16岁开始学做跷脚牛肉,到现在50岁,已经干了三十四年了。”日前,在跷脚牛肉的发源地──乐山市苏稽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汤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志强,向“行走的发布会”栏目组记者讲述了他与这道美食相互成就的人生故事。

△行走的发布会·第二集《美食江湖 “乐”在其中》截图
陈志强与跷脚牛肉的缘分,始于十六岁。为了谋生,他拜师学艺,踏上这条路。
女儿出生后,陈志强用孩子的2000元压岁钱,在自家房子里开起了第一家跷脚牛肉店。“第一天卖了五十块钱,特别开心!”他回忆道,“那时候请一个人一个月才一百多块钱。”第二天收入翻倍,接近百元,他顿时觉得日子有了盼头,便把这份事业坚持至今。
作为非遗传承人,陈志强始终坚守“诚信经营、品质为本”的初心。“我们每天清晨就去取周村现宰的牛肉和内脏,坚决不用冻货,全部鲜肉保障口感。”他说。牛骨加二十几味中药材熬制汤底,是他恪守的传统。与此同时,他大胆创新,率先推出红汤跷脚牛肉。“最早都是清汤,后来很多外地客人想吃辣,我们就借鉴红烧和炒料工艺,做出了红汤版本。”这一改变广受食客欢迎,也让传统美味焕发新机。
自2008年起,陈志强的店面从100多平方米逐步扩展,如今已成为占地20余亩,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经媒体报道后,店铺知名度大幅提升,加盟店最多时达五六十家。
“现在整个苏稽镇有跷脚牛肉店一百多家,乐山更是每条街都有好几家。”陈志强坦言,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除守正创新,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他同时透露,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乐山跷脚牛肉。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陈志强的女儿已研究生毕业,逐步接手管理生意。虽偶有观念碰撞,但父女俩目标一致。“她非常认同保留老味道的重要性,创新方面,则把苏稽其他小吃也引入店里。”陈志强欣慰地说。如今,冰粉、米花糖等特色美食也加入菜单,游客可一站式品尝多种本地风味。
面对行业竞争,陈志强已有新规划。他表示,当地正大力推进以非遗与农耕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农文旅发展,他将顺势而为,设立特色小吃档口、增加早餐品类等。但他始终坚信,守护这份乐山味道,是他毕生要做的事。
记者:王梓菡 刘茜 许明智
摄像剪辑:余天新
设计:杨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