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拐杖18次到灾区 赵亚夫给绵竹注入现代农业“基因”

2018-05-08 18:46:1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近期,对于江苏农业专家赵亚夫而言,感到有些遗憾:四川省有关部门致电邀请赵亚夫前往灾区参观。而他因刚刚动了个髋关节手术而无法成行。2008年到2010年两年间, 年逾七旬的赵亚夫拄着拐杖,先后18次往返于江苏镇江和绵竹之间,不仅给绵竹带去新的农技知识,还把刚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无偿地带到了震后满目疮痍的绵竹,使之在此开花结果,重振了受灾群众恢复产业重建的信心。

向绵竹农民告别

七旬翁拄拐杖十八次到灾区

四川发布:赵老师,您好。您是什么时候去的绵竹?先后去过多少次绵竹?

赵亚夫:地震发生后,当时的江苏省主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江苏负责极重灾区绵竹的援建,叫我去看看,农业方面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那时,我患髋关节病,走路依靠拐杖,很艰难。但是,我仍然在地震一个月赶到了绵竹。

我花了4天时间,全面了解了绵竹的农业状况。回到江苏,我便开始组建由包括我、刘照亭在内的10多名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援建队伍,于七月前往绵竹。在两年援建过程中,我先后18次往返于江苏和绵竹。
10年前 绵竹气候土壤好 农业发展很落后

四川发布:当时您了解绵竹的农业状况是一个什么样子?

赵亚夫:这里的农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比如传统的饲养鸡鸭猪。而农作物主要是生产油菜小麦之类。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务工,家庭大多为妇女和留守儿童。农业生产落后,效率非常低。
但是,绵竹的土壤很好,气候比江苏还好,非常适合农业种养殖。

与绵竹农民在一起

猪睡“发酵床”有机农产品成“香饽饽”

四川发布:那么,到绵竹后,您主要做过哪些工作? 

赵亚夫:我觉得,绵竹农业缺少的是新技术和新品种。而主要的是农民缺乏新观念。于是,我就把我们江苏的部分农业领域,比如种草莓和种果树的专家,省劳模和全国劳模请到绵竹,给这里的受灾群众宣传现代农业助力新农村建设的事迹。

我们首先带来了养猪的“发酵床”。猪睡这个床上,床对猪的粪便进行微生物自动发酵,粪便又成了饲料,圈舍经过特殊发酵处理,没有苍蝇没有蚊子,没有污染,没有排放,干干净净,猪肉的营养价值比传统养的猪肉高,每一斤价格高一到两元。

其次,我们把九龙、遵道镇作为有机果蔬的种植基地,我们把从日本引进最新的草莓品种带到绵竹。开始,绵竹农业部门有些同志还担心我们搞不好。说他们也发动过群众种草莓,结果失败了。
我把从国外引进的新品带到绵竹,2008年找了几户农户做试点,结果大获成功,2009年,种植草莓、葡萄、桃树的农户就达到了30多家,长势非常好,比我们江苏的还好。每亩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每家通过我们技术品种从事果蔬生产的,年收入都在10到20万元。

绵竹农业实景

绵竹人很感恩 每年有群众来看我

四川发布:您和您援建的地方群众,还有联系吗?

赵亚夫:现在每年都有很多绵竹的群众来我们这里参观。有打电话来慰问,还有姓谢的,姓周的,姓李的等等他们都不远千里来到江苏来看我。我们让他们树立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2010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梁宝华和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九龙镇我们指导种植葡萄基地参观,梁宝华说,“要致富,找亚夫”。

四川发布:最近有计划到绵竹看看吗?

赵亚夫:省政府打电话邀请我去参加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我非常想去看看,现在腿刚刚动过髋关节置换手术,现在来不了。以前,四川的朋友多次叫我去四川景区看看,但是,两年忙于援建,一次也没有去看过。等腿恢复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四川发布:您对绵竹最想说一句话什么样的话?

赵亚夫:希望绵竹农民朋友生活过得更幸福。身体更健康。

学习赵老师 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援建结束已经八年。赵亚夫离开绵竹后,赵亚夫给绵竹农业留下哪些宝贵的东西。5月8日下午,四川发布记者采访了绵竹市农业局产业发展股股长邹明华。

“10年前,赵亚夫老师不顾身体的病痛,拄着拐杖,用残疾的腿,丈量着绵竹土地。”邹明华说,在绵竹,我几乎每天陪着赵亚夫老师。我们农业园区建设当时是一边建设一边示范,一边辐射带动。如今,我们的农业示范已经由过去的20-30户,发展到150户。辐射包括有机水果蔬菜在内的5000亩高效农业。赵亚夫担任总顾问,我和江苏省镇江市农科院副院长刘照亭。我们现在随时和赵老师保持着联系。因为江苏的技术,我们这边老百姓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我们每一周至少去示范户家开展一次技术服务。现在高效农业产值,比以前翻好几倍的价格。以前一亩地1000元收入,现在至少5000元。最高右一万多元收入。从技术上来说,江苏对我们的支援,一直没有断代的。

2018年春节前夕,刘照亭副院长带领科技工作者到南充农科院交流,还专门有抽空到我们示范户家来了解其发展情况。。我也去过多次镇江。和赵亚夫见面,他非常热情,往往聊到农业技术,大家都废寝忘食。
邹明华说,我们县一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向赵老师学习的很多,按照赵亚夫的话说,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我们希望赵老师身体健康,希望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到绵竹来走一走,我们所有示范户都认识赵老师,都希望他来。

关于赵亚夫

现年77岁的赵亚夫是江苏省镇江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他专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带领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位感动江苏人物、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4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赵亚夫曾先后两次对话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8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赵亚夫发言中建议,发展壮大合作社,使之成为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平台。

“亚夫同志讲的是对务农致富的认识。”习近平说,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今后要着力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真正使务农不完全依靠国家补贴也能致富。

2014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世业镇先锋村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作为基地的技术带头人,赵亚夫给总书记当“向导”。总书记赞扬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他强调,农业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赵亚夫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

习近平还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这段话刻在了赵亚夫的心头:“总书记讲的就是我们的心里话。”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