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近劳模——从高考落榜到国家级技能大师

2018-05-16 20:47:5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像电视机这样的“大家电”,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总是少不了麻烦。国家级技能大师何金华和他的工作室研发“远程协助”修理电视(软件)故障技术。让用户不出门,维修工人不上门,就能实现维修。至今,该技术已获得8项专利,给1万2千名用户提供了有效服务。从高考落榜生到普通工人,再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四川绵阳劳模何金华的探索之路远远没有结束。

何金华向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展示工作室获得的荣誉

从高考落榜生到技术工人

没有捷径 只有勤劳肯干

跟很多男孩一样,年少时的何金华对“机器”有着莫名的兴趣。“那时我总爱跟在物理老师屁股后面,问东问西。”何金华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高中时我就会修理电视了。”那时还是黑白电视的天下,彩电是奢侈品。

后来何金华经历了高考落榜,但他并不沮丧。在报纸上看到了“长虹”的招聘,他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老家来到了四川绵阳,“我一心想学门技术。”何金华说。

事情总不那样一帆风顺。

来到了长虹公司之后,需要接受培训才能入岗。而培训分为快慢两个班,具有一定基础的会被分到快班。“当时测验的卷子我都会。”高中便能独立修电视的何金华自然进了快班,年少的他觉得,自己即将会去到长虹最核心的维修岗,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维修的新知识。他兴奋异常,充满期待。

培训结束后,何金华被分配到长虹公司工厂生产线上的装配岗位。在电视生产一线从事焊接、装配等工作。“前两个月装配两个板件之间的连接线,就是插插排。”何金华向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介绍,每天他要完成1200台电视的总量。插排有两端,意味着他每天都要插2400个插排。几天下来,他的大拇指就肿了一倍。与此同时,肿胀的还有何金华心里产生的巨大落差感。

也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何金华离开装配岗位来到焊接岗位时,负责的是为电视焊接遥控接收头,那时实行个人负责制,根据每天1200台电视的完成总量,何金华每天也会得到1200颗遥控接收头。“这个零件在当时是非常贵的。”何金华告诉记者。一个月下来统计,他丢了30来颗。“要赔180多块钱,那时我的工资是300多块。”何金华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他想干脆回老家开个维修店,却得到了父亲的劝阻。

时年19岁的何金华明白了,实现梦想的路途没有捷径。他认认真真干好本职工作,从中学习并探索其机理。装配、焊接、调试等岗位为他日后的维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还记得当时在车间里同事抱怨他家里电视坏了。”何金华回忆道,他自告奋勇帮同事修好了电视,在生产线上开始“小有名气”。由于维修得力,更多的同事,甚至领导都找他帮忙修理电视。何金华转到了他心心念念的维修岗。他心里想的是,“终于可以学习技术了!”

从普通工人到国家级技能大师

时间和技艺彼此成全 功夫定不负有心人

在维修岗位上,何金华刻苦钻研电视机维修技术。“别人都下班了,我要(加班)到十一、二点才回去。根本不觉得累!”何金华这样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热爱和求知欲让维修岗变成了他的乐园。他还会订阅各种电子类期刊、书籍,对书中的电路原理分析及维修方法,结合需维修的机芯电路反复阅读和揣摩。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那你是工作之余抽出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吗?”记者问他。“我没有特意安排学习时间,只要有空,就要学习啊!”这对何金华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忘记时间、忘记追求、忘记欲望,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时,那是一种属于奋斗者的幸福时光。

公司生产的各系列机芯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他都掌握得非常娴熟。许多令其他维修人员头疼的故障,何金华总有着独特的检修方法,这些方法都源自他平时维修经验的不断总结。

1998年,何金华在阅读电子类期刊时想,别人都可以写,我为什么不可以写呢?通过总结,何金华把自己摸索的经验编写成维修技术论文发表到《长虹实用技术》、《家电维修》、《无线电》、《电子报》等内外部技术刊物,影响了大批维修人员。截至目前,何金华累计发表技术论文数十篇,连续两年获得家电维修杂志社十佳作者称号。2012年,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考评组来长虹现场考评何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时,在考评答疑会上,一位专家称赞道“早就拜读过何老师的技术论文,您的技术论文读起来一针见血、赏心悦目!”何金华告诉记者,很多事情需要去尝试。当专家称赞他时,他默默地想,“原来我写的东西,还是影响到别人的。”润物无声,这是有意义的。

何金华正在做显示屏故障检测实验

2004年,何金华调入长虹营销管理部技术服务中心(快益点公司前身)从事市场技术支持工作,工作内容由原来的直接维修操作转变为指导、培训他人维修操作。面对新的岗位要求,他深知责任深重,更加勤奋努力,不断学习新产品、新技术,将学习的新技术及摸索的维修方法总结转换为培训课件,对广大市场服务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2010年何金华培训的市场一线人员就遍及全国20余个省3000余人,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在工作室开展二十到三十场培训。

何金华向工作室成员讲解技术难题

他于2012年牵头创办的四川省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何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何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成功开发了平板电视简易维修架、单电源维修工装、二合一电源维修工装、LED电源维修工装、LED背光测试工装、LVDS转换工装、MST/MTK芯片程序写入工装等技术,为公司节约服务成本投入超过400万元。2015年-2017年,“何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对163种型号显示屏进行代换研究,共挖掘71种代换方法,累计解决显示屏故障机1.7万余台。

何金华不断学习最新科技技术。从16年底,他便投身研究“远程协助”(基于运营的智能诊断服务模式推进)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只在长虹的高端电视机上有配备。接下来,我更想把它普及到每一台电视机,让大家都能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饱经风霜的磨练,时间和技艺终于彼此成全。对于工匠精神,获得全国“五一奖章”的劳模何金华的理解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他说,他要一直学习下去,把“匠人服务”做得更好。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李俊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