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震中及周边地区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损毁、矿井坍塌;水、电、气、通信中断;几十名群众被埋;上百名群众受伤;数千名群众和外地游客亟需疏散转移;某化工厂危化品泄漏,发生燃烧爆炸……”
5月16日上午,按照预案,防空警报拉响,由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应急办、四川省地震局承办的2018年省级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在德阳正式开始。据悉,此次演练既是全国第一次空降兵投入地震应急演练,同时也是四川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队第一次参与地震应急演练。
地震发生后,村民撤离到安全区域,开展自救。空军进入灾区侦查灾情,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进入灾区,打通外界与灾区的通讯讯号,并及时传回灾情画面。
进入灾区的道路被打通后,武警、消防、矿山救援、医疗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进入灾区,利用搜救犬、大型破拆工具等救援设备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由于地震造成危化品泄漏,而且还发生爆炸,环保部门也加入到救援中。
德阳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1级响应,并第一时间向四川省委、省政府报告灾情。四川省委、省政府启动1级响应,成立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灾区抢险救灾需求,作出决策部署。
德阳市级相关部门紧急赶赴工作岗位,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按照《德阳市地震应急预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德阳市政府领导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迅速赶赴指挥场所。
据悉,此次演练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军地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响应模式,共投入各种装备约600台(套、架)、参演人员约4000人,共设有8个演练科目,时长近2小时。突出了空中应急救援,体现了空地协同联动,展示了应急科技装备等。
特别是空中应急救援,既有伞兵部队、运输机部队和陆航部队的飞机,又有西林凤腾通航、驼峰通航、西华通航、路正通航等省内通航企业组建的四川省通用航空应急抢险救援队的飞机,以及森林防火的直升机参演,充分展示了空中应急救援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演练科目多、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是目前德阳市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实战性最强的一次演练,也是对德阳防灾救灾、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大比武、大练兵。
“通过这次演练,既锻炼了队伍水平,又体验了救灾真实感受,让我们的救灾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参与演练的德阳市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长肖天键说。
“救援人员的神速、救援设备的先进、救援秩序的有力,都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群众向兴林在参演结束后说,演练的场景很逼真,像大片一样,整个过程让他很感动。
据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德阳市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全力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起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德阳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从最初的6支发展到现在的12支,基本建成一支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分工负责、运转高效、一专多能的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4•14”青海玉树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发生后,德阳均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近年来,德阳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应急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成为四川首个成功入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城市。在应急机制建设方面,探索形成了救援基地建设、队伍建设、装备建设及救援培训、应急演练“三建一训一练”的应急救援模式。在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开创了我国民用直升机参与重大地震灾害低空应急救援之先河,构建了低空应急救援完整体系。在应急培训方面,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一响应人培训,培训人次达3万余人。
据悉,此次演练不仅增强了德阳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自救互救的意识,也达到了锻炼队伍、检验预案、提升能力的目的,为德阳今后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实战经验,必将推动德阳抗震救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
编辑:白玉菡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