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长江行】宜宾临港经开区:一块被贴上“速度”标签的“绿地”

2018-05-17 16:10:56   四川在线

5月16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在宜宾开启了第二天的行程。当天上午,全国网络媒体探访团来到了宜宾临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宜宾港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了临港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双城建设。

在当天上午的整个走访过程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个单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多次提到“临港速度”和“环保先行”两次词语,而这两个高频词也赋予了临港经开区不一样的“节奏”和“色彩”,呈现出一块被贴上“速度”标签的“绿地”。

190天建成一座465亩的“绿色”校园

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里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

为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部署,建设科教强市,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宜宾全力推进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白酒学院)是宜宾双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10月,宜宾市与四川理工学院签署共建白酒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市校双方高效协力推进,仅用190天时间便建成了占地465亩的一期校园。

设施齐全、配套完备的学生宿舍

走在崭新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茂盛的林荫道,川南民居风格的教学楼错落有致坐落在校园中,操场边白酒学院的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而不远处校园的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地修建中。据宜宾校区管委会党建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副处长鄢万春介绍,四川理工学院宜宾校区(白酒学院)总规划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多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465亩,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风雨操场等基础设施。学院于去年9月17日正式开学,已入驻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等7个学院,共计入驻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学生7135人。

崭新的塑胶运动场

在谈到学校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情况时,鄢万春不由地流露出自豪之情:“整个一期的建设仅用了190天,而现在的二期也正在紧张地建设中。如果你们去年这个时候来,这里的教学楼、食堂、操场等等全都还没有。等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再来,学校的二期也会建得像一期这么漂亮了!这就是临港速度!” 

产业示范园像花园 智能终端产业在绿色环境中加速发展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宜宾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核心管辖区168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区达到283平方公里,包含了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康佳、朵唯、中兴、苏格、领歌、酷比等138家企业已入驻,其中28家企业已投产。

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厂房内工人正在进行手机加工

工业园区之中,宽阔的道路两旁种满了绿植,绿树成荫的山头就在不远处,走在其中让人甚至有一丝恍惚,仿佛觉得自己来到的并不是一个经济开发区,而是绿色环绕的公园。经开区的宣传负责人潘丽梅介绍道:“眼前的这座山叫龙头山,山脚下有一个湿地公园,里面设置有骑行漫步道,许多开发区内的员工闲暇时都会去放松身心,散散步、骑骑车,很受欢迎。”

厂房内的智能化生产线

临港开发区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强基攻坚目标任务,正全面迈入腾飞发展的初期阶段,累计开发面积超过22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近600亿元。园区内的相关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在接受采访时也多次提及,2017年1月19日通过85天的紧张建设,38万平方米的四川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园A区厂房主体完成建筑封顶,这就是“临港速度”的表现。当前,临港开发区紧紧围绕“科教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的定位,着力打造现代科教、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四位一体”的国际化现代新城,预计2020年争取实现园区总产值2000亿元,为再造一个产业宜宾贡献临港力量。 

宜宾港 从单一码头到现代港口

宜宾港是探访团上午走访的最后一个点位,岸上摆放的各色集装箱和置放的起重设备让“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看起来更加宏伟。宜宾港地处成都-贵阳、重庆-昆明X型交通交汇处,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的核心区,紧握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叉点,是成渝城市群南接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印孟缅经济走廊重要节点。

泊在港口的集装箱

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的十大重要港口之一和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节点,宜宾港也是国家战略资源开发和重型装备运输的重要保障,是川滇黔结合部融入全球经济、加强东向开放的战略性资源。

宜宾港的大型起重设备

宜宾港核心作业区──志城作业区于2010年12月29日开港试运营,现已建成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4个(吞吐能力50万标箱)。目前,宜宾港正大力发展铁公水多式联运,已开通至长江沿线重点港口和环渤海湾、日本、韩国等近内外贸航线,班轮密度每周15班以上。(记者 田珊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