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三青沟村副主任陈建清的脱贫路 17年走破20多双橡胶鞋

2018-05-18 20:38:2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不向命运弯腰,不向病魔低头,不向贫困屈服。17年村委会副主任路上,她走破20多双橡胶鞋,和村民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

细心的人会发现,除了一些重要场合,陈建清脚上穿的永远是一双普通的军绿色胶鞋。

“胶鞋啊,结实,接地气,做事踏实。”喜欢穿胶鞋的陈建清每天都在村里小道上走一走。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是陈建清2001年担任蓬安县海田乡三青沟村委会副主任以来坚守的信条。

这么多年来,她不忘初心,一直致力于团结带领村民,让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代课15年后 毅然转身成为村主任

1986年,陈建清嫁到三青沟村。

村子深处秦巴山区腹地,一共9个社,社社不通公路,多处是悬崖峭壁,是几乎与世隔绝的“悬崖村”。

村民们散居在方圆近20平方公里的大山之中,一条狭窄崎岖的骡马路,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前15个年头,有着高中文化的她,是村里的代课教师。2001年底,陈建清被推举为村委会副主任。

刚上任时的一次入户调查,陈建清至今都忘不了。贫困户李树清家,土胚房摇摇欲坠,旁边的牛圈已经垮塌。

家中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木板床和几条破板凳。火塘上黑乎乎的一锅红薯,是一家人主要的饭食……

“他们还如此贫困,我必须做点什么。”也正是从那时起,陈建清暗暗下定决心,和大家伙儿一道努力,誓要改变山村穷面貌。

走访贫困户,近的需往返一两个小时,远的三四个小时,还要防范山上不时落下的滚石和近在咫尺的悬崖。

为了走村入户方便,她准备了几双皮实的胶鞋。

从此,胶鞋就成了她的工作标配。

一条便民路 修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了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不足5米宽的便民路,是三青沟几代人的梦想和执念,也成了陈建清的“心病”。

2012年1月,因为修路涉及村民多,各方利益诉求不一。为此,陈建清决定挨家挨户征求群众修路的真实想法。

刚开始,部分村民死活不同意路线经过自己家的土地。岁末寒冬,陈建清跟他们掏心窝,讲道理。最终,全村修路的意见统一了。

同时,陈建清将所见所闻,写成了调研报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反复开会论证修路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三青沟村公路立项的消息传来。陈建清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为了这一天,再苦再累也值得!”

去年7月,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村民李秀琴家房屋和粮食毁于一旦。陈建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抢险。

回到村上,陈建清将此事写成报告,向帮扶单位汇报。后来,李秀琴在民政救助之外,还得到了慰问金和生活必须物资。

贫困户李树清,养老保险的身份证与银行卡名字不一致,陈建清帮助解决;杨怀珍办理残疾证,陈建清前后跑了三趟,终于落实;毛修亮的女儿考上大学,陈建清帮他纳入教育扶贫计划,省下了大学四年的学费……

帮理不帮亲 自创纠纷调解三部曲方法

拥有2000多亩耕地的三青沟村,因历史遗留问题,村民之间土地纠纷时有发生,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这成为村委会最头疼的一件事。

爱较真的陈建清,偏不信这个邪!“只要‘帮理不帮亲’,找到纠纷根源,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陈建清心中这样想,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2013年,返乡发展黑山羊养殖的邓凌、周世莲夫妇,与村民邓某发生了土地纠纷,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一天,两人又为土地的问题争起来。刚从南充检查身体回来的陈建清,没顾上休息,急忙跑到现场。“这可不成,太影响邻里关系和谐了。”

“查档案”“量亩数”“谈感情”,陈建清自创调解土地纠纷三部曲方法,既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用数据说话,又打出了感情牌,为双方和解做好了情感铺垫。

经过摆事实、讲道理。邓某认识到,因个人纠纷给和谐村庄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最终,双方相互礼让,握手言和。

“家人需要我,三青沟的乡亲们也需要我。”陈建清说,想到这么多年的付出换来三青沟村的变化,心里又有了些许安慰。

17年风雨跋涉 走烂的胶鞋不下20双

陈建清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2016年5月,陈建清到贫困户李秀安家走访。需要通过半边是悬崖的泥泞路,突然,她脚下一滑……

眼看着半截身子已掉下悬崖,带路的村民腾孝荣一把拽住,她才侥幸捡回一条命。那天,当陈建清满身泥泞地赶到李秀安家时,已过中午。

见陈建清全身泥水,李秀安满是愧疚:“路恁个远,恁个难走,你是啷个上来的哟?”说完,他将挂在墙上的半袋米取下来,还蹒跚着去抓鸡,准备做饭招待陈建清。

看着李秀安佝偻的背影,陈建清根本吃不下。她吃了一些随身带的干粮,将剩余的干粮留给了李秀安。

“陈主任,我再陪你走一截嘛。”离开时,年近七旬的李秀安送了一程又一程。陈建清一再催促,他才一步一回头地慢慢往回走,孤独的身影一直站在山头不愿离去。

任村委会副主任以来的17年里,三青沟村的路,陈建清不知已经走了多少回,她只记得,走烂的胶鞋,不下20双了。

她心中也有了一本账:全村共876人,253户中就有40户深度贫困户,10多名35岁以上单身汉,贫困户的房屋基本都是土木结构的危房。

目前,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三青沟村已有4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社社通了水泥路。

村里,领头羊专业合作社存栏种羊600多只,种植珍贵药材近1000亩,有53户村民以入股托养山羊增收数千元。

全村的山地鸡、生猪、水牛等增收产业已形成规模。大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基本消除……

唯一遗憾:牺牲了陪伴家人的责任

“看着你整天不愿出门,当妈的心里十分难过。

妈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大家推选出来的,我就得对得起大伙的信任。

妈妈每天村上忙这忙那,没有照顾好你,妈妈心中也有愧。

但是,妈妈必须担负自己的责任……”

这是陈建清深夜失眠,写给31岁儿子的一封信,担任村委会副主任17年来,她负了一份作为母亲的心债。

1987年,儿子出生。还没来得及享受儿子降世带来的快乐,医院一纸诊断书,顿时将她的内心击得粉粹──儿子先天性癫痫。

治疗儿子的病情,她的家里一贫如洗,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为了养活一个家庭,陈建清的丈夫外出务工。家庭和工作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孱弱的肩上。

超乎常人的劳累,2009年的冬天,倔强的她再也站立不起,持续高烧病倒在床,经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我倒下了,家里就散了。”

凭借着坚强的毅力,陈建清最终站了起来。

……

对话当事人:为乡亲们做事很幸福,再苦再累都值得!

5月,记者跟着陈建清下村走访。村民们释放着善意和淳朴,表达着自己对陈建清的喜爱。

“陈主任辛苦啦!就在我家吃饭啊。”有人递来茶水,有人捧来自家产的花生……

对此,陈建清十分欣慰,“我和大家就像是家里人一样。”

记者问道,“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还会选择三青沟村的村委会副主任吗?”

陈建清显得十分坦然:如果每个人都不想吃苦,谁来吃苦?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忘了当初入党时的誓言,为三青沟村的乡亲们做事很幸福,再苦再累都值得!

5月的三青沟村,绿树成荫,生机勃勃。成片成片的竹子,顽强地将根扎进石缝,在贫瘠的大地上倔强地生长着,撑起了满眼的绿意盎然。

“陈建清们”就像这漫山遍野的竹子,看似平凡,却扎根深山、坚韧有力……

郭安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敬铭安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