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和来川重要讲话精神,讴歌四川省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奋力攻坚、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举全省之力、以冲刺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重点打造了大型原创话剧《高腔》,目前已列入省委宣传部2017-2020年文艺精品、2018年重点扶持项目。该剧5月28日-29日在达州首演,通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向全国人民、向总书记汇报我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
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启示意义
《高腔》是全国首部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型原创话剧。本剧是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以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讲述了信仰坚定、勇于担当的下派干部,与帮扶干部一起,带领花田沟群众,克服种种困扰,向贫困宣战的动人故事,成功塑造了“第一书记”丁从杰、农村新型女性米香兰、帮扶干部滕娜等典型人物形象。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花田沟村旧貌换新颜,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乡村生活画卷在面前展开,展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宏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理想图景。
本剧是一部皆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剧作,把脱贫攻坚的重大主题落实到日常化的生活之中,以饱含深情的声调,唱出了激越的盛世高歌。通过花田沟村的成功实践告诉观众,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找好着力点,依靠自身的力量脱贫,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并以精神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对全国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该剧使用川北方言进行演绎,川北地方特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也恰如其分地融入话剧舞台,成为话剧的一大看点。独具匠心的创作,让“高腔”成为一个带有诗意,又饱含戏剧色彩的巨大隐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需要“绣花功夫”重要讲话的四川回音,也以能工巧匠的精气神铸就了中华民族迈向全面小康新征程中的一首创世史诗。
《高腔》由编剧李扬舟、孙梦竹根据著名作家马平同名小说改编,《人民文学》于2018年第八期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特选作品”刊发,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目前,小说《高腔》单行本已隆重推出,并被多省、市列为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版本即将面世。
慰问秦巴山区人民和扶贫干部
《高腔》由小说原作者马平担任文学顾问,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精品剧目来打造。著名话剧导演王根执导,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现实题材剧作,国家大剧院舞美、音乐、服装设计组成主创团队,形成极具震撼的舞台效果。杨涵、黄梁宇、赵汉军、冯祎、姚东伯、骆畅、曹立春、刘运元、欧剑宇等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实力演员担任主要角色。
导演王根表示,这是一部与农村、农民及土地密不可分的戏。“整部戏就是花田沟村生活的浓缩,在我的想象中,舞台是广袤的土地,条凳则是花田沟的村民。在这场扶贫攻坚的大戏中,他们酣畅淋漓地演绎着花田沟村的故事,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广袤的土地间,这幕大戏、这场扶贫都进行得非常精彩、精准。”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前所长、戏剧研究专家刘彦君认为《高腔》在目前关于扶贫的戏里是非常独特的,品质也很优良。和一般的扶贫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对主题和立意的切入和把握很好,既有深度也有高度。人物的塑造有突破,非常真实、有本土特色。
《高腔》剧组选择在达州举行首场公开演出,慰问秦巴山区人民和为当地脱贫攻坚付出巨大艰辛的扶贫干部。据悉,《高腔》随后在省内各市州巡演,2019年展开全国巡演。
编辑:白玉菡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