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一带一路,通江达海,去年,成都成功举办2017“一带一路”中欧(成都)创新合作峰会、2017南亚(泛亚)产能合作(成都)对话会。成都国税积极融入成都市“一带一路”战略,不断优化税收服务,使“走出去”企业真正在政策中收益,帮助其开拓国际市场。
锦江区-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助力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成都市锦江区举办2018年金融业税企沙龙
成都国税助力“一带一路”服务:每年都有千余户企业从中受益
众所周知,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成都市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实施。截至2018年初,成都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分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北线、中线、南线和中心线,覆盖范围广。
东方电气集团波黑斯坦纳瑞项目现场
根据 2017年成都国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统计,成都国税局辖下“走出去”企业申报境外所得达16.76亿,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合计2.88亿元,境外抵免所得税额合计1.21亿元,实际应纳税额为1.67亿元。
四川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参加德国科隆国际轮胎展
2013年-2017年,成都市货物出口额不断增加,且增幅递增,2017年总金额达到12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3.8%,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50.15%,总金额达到39亿美元,产品畅销61个国家(地区),“成都制造”的身影闪耀在“一带一路”上。而这五年来,成都市国税出口退(免)税合计超过290亿元,每年有1300余户企业从中受益。
成都国税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
东方电气集团瑞典风电项目
成都市国家税务局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主动服务成都市对外开放大局,不断完善税收服务“走出去”工作体系,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国家,对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为成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强化基础信息管理,动态监控。深度挖掘内部征管信息,努力拓展外部信息来源,通过数据比对、案头分析、实地核查等方式,到2017年形成了全市国税系统226户“走出去”企业清册,比2013年底增加了88户,增幅高达64%,数据也更加准确性和完整。建立境外被投资企业清册,全貌化展现本地区对外投资状况,摸清当前境外税收服务对象。建立“走出去”企业台账,随时进行更新和补充,数据动态准确。深入挖掘信息,做好税收分析和统计,通过基础信息后续增值应用,开展风险核查,调整补税3000余万元。
开展重点“走出去”企业上门走访服务。根据辖区 “走出去”企业实际情况,每年选取重点企业开展“走出去”政策上门服务,搜集了解企业“走出去”实际情况,就企业遇到的跨境税收抵免、海外投资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做出解答及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诉求。
青白江区国税干部下户辅导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单证备案辅导
将税收宣传和服务的意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整个成都市国税系统形成了“主动作为”的良好风气。
紧跟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步伐,主动作为服务“一带一路”企业,帮助自贸区内企业了解和熟悉国际税收相关税收政策,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协助编写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汇编。挂牌一周年来,成都自贸试验区新增各类企业24843户,较挂牌前增长54.95%,新增注册资本3418.89亿元。
五年来,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130余份,协助“走出去”企业在东道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超过6亿元,并通过向“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税收风险预警服务和协助解决境外税务纠纷,帮助企业避免损失上亿元。
下一步,成都国税将完善“走出去”企业联络员制度。要求各区(市)县局配备两名联络员(税收管理岗,国际税收岗各一人),“走出去”企业一名联络员,并将税务部门联系方式告知“走出去”企业纳税人。
拟联合举办成都市 “走出去”涉税服务座谈会。主要内容包括:最新文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包括财税字〔2017〕8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41号公告等)、常见跨境税收风险防范和国别投资税收法律服务等。还将和成都市地税局联合发放《成都市“走出去”企业和个人跨境所得税收风险指引》,为纳税人境外投资经营提供国别投资指南和税收风险指引。
案例一:成都市新都区国税“定制式”服务助力企业远行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越南沿海3期2622MW燃煤电站项目实景
为帮助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突出作用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成都市新都区国税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定制式”服务。
油气企业对外拓展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地处新都区的西南石油大学是中国第二所石油高校,建设有国家认定的大学科技园。目前新都辖区内石油相关纳税人有196户,其中入驻了大学与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相关的制造型企业有22户。
四川昆仑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依托石油大学科研高地逐渐成长起来的企业,是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海外石油产业战略的重要企业。新都国税在其出口风险核查中,注意到此类企业具有专业技术程度高,产品成套价格高,市场风险因素高的“三高”特点。据此新都国税对石油设备出口行业税收风险开展专题研究,以园区内出口企业数据分析为基础,采集同行业相关产品信息,前置风险预警环节,延伸纳税服务范围,研究范围涉及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专业化管理办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我们非常感谢新都国税对我们企业的关心和关注”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说道。在关注重点出口行业的同时,新都国税也为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专项服务。作为全球最大的输液产品制造商,科伦药业是新都本土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原本专注于内销市场,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新都国税主动对接科伦药业,听取企业意见,结合其输液器具、医药设备及药品等货物的出口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退税政策及操作实务培训,对其在出口申报过程中的难点及风险点提前进行提示和解决方案指导,建立绿色通道,为企业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其出口退免税业务办理速度与效率。
借此良机,科伦药业大力拓展出口业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号召,截至目前已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中国民营投资企业。近五年(2013—2017)来,该企业共实现出口销售额2786万美元,办理免抵退税2772万元,相比2008—2012年增长200%。该企业董事长刘革新表示,得益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出口税收优惠政策,今后将更加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稳步开展国际合作与境外投资,争取公司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加发展壮大。
案例二:成都市温江区国税点对点服务,助铁路建设“走出去”
“真是太周到了!国税局的工作人员能走出办公室,真正深入到我们企业来提供辅导,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很多困难!”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谢经理高兴地说。
中国中铁八局承建中老铁路卡村一号隧道出口正洞首破千米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铁路人不断走出国门,将一个个“中国制造”带向世界各地,而税收服务工作的不断提升,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其中,温江国税的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全面实地调研企业需求。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相继承担了利比亚、阿联酋、苏丹、格鲁吉亚等国家的建设任务,有较强的国外施工和项目管理经验,是温江“走出去”企业中的佼佼者。温江国税组织税源管理、国际税收等方面业务骨干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问需求、解疑难,以保证宣传工作和税收服务工作“有的放矢”。目前,公司在手的海外项目有三个,分别是现代化铁路项目、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四标项目以及库塔依西边坡防护工程,均集中在格鲁吉亚。现代化铁路项目位于格鲁吉亚中部,涉及金额2.67亿瑞士法郎,包括16.78公里的部分既有线改造,23.736公里的新线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T9隧道、格鲁吉亚第一长隧道,已于北京时间5月27日顺利贯通。项目建成后,运行速度和运营能力将大大提升;线路的安全性也将大幅度提高,为格鲁吉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E60高速公路四标项目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全长9.57公里,涉及金额1.13亿格鲁吉亚拉里,是格鲁吉亚公路系统中的重要干线,支撑着格鲁吉亚内外经济贸易发展命脉,对于格鲁吉亚及邻国均至关重要,是欧盟与中亚连接的一个重要战略交通路线。格鲁吉亚总理曾两次企业项目现场视察慰问,企业在2015年被评为格鲁吉亚经济领域领军人物。
格鲁吉亚总理克维里卡什维利、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季雁池、铁路公司总裁马穆卡、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总经理肖红武共同见证T9隧道贯通
温江国税为此专门开展了组团服务。制定点对点套餐,温江国地税联合收集研究“走出去”国家税收政策及相关企业成功经验,对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点对点服务,用心辅导企业办理申报等各项涉税事项。开启“走出去”企业绿色通道,温江国税政策法规科工作人员全程辅助企业进行跨境免税情况备案。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一次性告知”,积极利用“互联网+业务咨询”渠道,做到让纳税人“最多跑一次”。同时,联合征管系统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系统与实操业务的衔接效率,畅通了业务办理渠道,助企业成功办理优惠备案。据统计,仅2017年度,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就实际免税3113万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吴宗沅
编辑:白玉菡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