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7日至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下,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山西省平遥县开幕。由诗人、美食家二毛拍摄的《中江挂面》荣登该影像展,并荣获“十佳推荐影片”。
据主办方介绍,在全国310部作品中,共选出30部入围作品参展,经评委、专家严格审定,其中10部荣获“推荐影片”。本届影像展以“记忆、生活、传播”为主题,以“非遗”为拍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为对象拍摄和创作的,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纪录影像作品,力图通过对近年来“非遗”纪录影像作品的汇集、展映和研讨,提高“非遗”的可见度,让更多的人通过较高水准的“非遗”纪录影像作品,了解、认识、珍爱“非遗”。
经影像展专家委员会和审查小组遴选,中江挂面因其突破了“南米北面”的传统观念,并以其“独有性”、“传承性”、“推广性”成功入围。活动期间,主办方参与者、专家学者,以及影视制作行业从业者和出版发行方等对中江挂面的手工技艺和品质感到震憾。
中江挂面,又称中江空心挂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面条细如发丝,光滑柔韧,味甘色白。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中江挂面的制作工序繁琐,要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和70道小工序。一架面从取水和面到切面打包完成,需要18—24小时。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9日,《中江挂面》在山西省平遥县电影宫2号厅展映,《中江挂面》全影获得与会领导评委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像传承研究中心陈坚表示,中江挂面是活态非遗,用短小形式体现是最理想的状态。
活动期间,中江县派出相关人员到现场对挂面的历史、工艺、传承进行了宣传和展示。
肖开丰 王晓冬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