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自贡市富顺县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实施“六大工程”,开启乡村振兴征程。
以农业园区建设为核心
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强化园区建设。坚持以建设“农业强县”为目标,强化“532”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高标准推进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以柑桔、蔬菜、稻粱为主的100万亩粮经产业基地,以黑山羊、生猪为主导的两个100万头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实现农业融合产值200亿元。今年,重点推进海升集团高标准柑桔基地、华西希望德康集团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打造川南现代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再打造1-2个万亩标准绿色稻粱基地,力争成为川南稻粱标准化建设新标杆。
创新利益联结。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量化入股”“土地入股”“合同订单”“代养寄养”等利益联结模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生产方式,切实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制订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更加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办法,培育一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利益共同体。三年内引进培育2家国家级、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培育200个农民专合社、500个家庭农场、2000户种养大户,将80%以上的农户吸纳在主导产业链上。
推进融合发展。利用地处川南几何中心区位条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田园景区和农村社区“三区同建”,实现“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村12个,构建梯次分明、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打造川南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将美乐食品培育为50亿元级上市企业,打造川南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农业“接二连三”注入新活力。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
实施幸福乡村工程
突出地域特色建设美丽新村。以“四好村”创建为载体,突出产村相融、镇村一体,完善规划布局,打造素墙黛瓦、前庭后院、山水掩映的独具富顺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新建一批乡村文化场馆,留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多、特色鲜明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村落保护开发,复兴和打造一批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积极探索“市县镇三级领导分级抓点示范”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新居建设。
突出品质提升打造特色场镇。以“百镇建设行动”为载体,持续提升小城镇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按照“三中心五重镇”的发展布局,坚持“小而美”的空间格局,维系小城镇宜居尺度,打造一批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特色示范镇,力争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
以绿色循环发展为方向
实施生态环保工程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设立4亿元环保基金,实施总投资达50亿元的环保项目40个,着力抓好秸秆禁烧,有序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革命”,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永驻秀美富顺。
大力推行绿色生产行动。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制度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节水降能降耗。探索“德康生猪养殖基地+生物天然气项目+海升柑桔种植基地”模式,推广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生态循环。
大力推进大规模绿化行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扎实推进造林增绿、农村增绿,全面实施沿江、沿河、沿路、沿场镇绿化,不断提升农村绿化水平。
以四级居住形态为目标
实施基础提升工程
积极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依托现有的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川南城际铁路和即将改造提标的沱江航道,进一步完善交通布局,改造升级省县乡道8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70公里,新建沱江大桥2座,构建“县域半小时、镇域10分钟、村域5分钟”交通圈,形成内联外畅、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配合推进向家坝灌区富顺渠系建设,建成中型水库1座,改扩建小型水库5座,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保障乡村生产生活用水。全面改造农村电网,实施“气化全县”工程,不断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实施“光网乡村”行动,实现乡村网络全覆盖。
加快完善乡村功能。实施乡村振兴场镇“五个一”基础工程,在每个场镇新建一条绕场镇道路、一所公立幼儿园、一个休闲广场,改造一个农贸市场、一批旱厕,提升场镇吸纳能力,重塑场镇居住形态。统筹推进田园综合体、中心示范村、幸福美丽新村、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消除土坯危房。
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川南教育强县”,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力度,推行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一所高职院校,为乡村振兴培养实用人才。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益民服务,方便城乡居民看病就医。巩固和完善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济制度体系。
以实施“三化教育”为载体
实施乡风文明工程
注重“传统教化”,弘扬良好家风。以传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举办好开笔礼、成人礼、经典诵读等活动,深入挖掘富顺先贤名人家风家训,广泛开展“好家规家训”征集活动,举办优秀家风家训故事会,大力培育弘扬良好家风,不断蓄积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力。
注重“典型感化”,厚植淳朴民风。评选表扬好婆媳、好妯娌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四好村”、“文明村”创建工作,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文明风气,为淳朴民风厚植底蕴,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感染力。
注重“文化润化”,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创作乡村振兴主题作品,组织开展“1村1月1场电影”、送文艺演出到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不断生发乡村振兴的持久力。
以创新治理模式为根本
实施乡村治理工程
创新“123456”乡村治理模式,建立一支新乡贤队伍;开展“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两项评选活动;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三个组织;保障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建立“法纪”宣传、廉政教育、“三资”管理、“两委”坐班、“四议两公开”五项制度;推行每村一名法律顾问、一部村规民约、一个法治夜校班、一个法治文化阵地,每组一名“法律明白人”,每人一张法律便民卡六大举措,将法治、德治、自治融为一体,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许鹏 陈光楷)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