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传承“四渡赤水”精神 走好脱贫攻坚“新长征” | 《21城·21人》

2018-06-19 18:47:10   四川发布

传承“四渡赤水”精神,走好脱贫攻坚“新长征”。

地处乌蒙山区的古蔺,见证了红军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战略抉择,不少古蔺儿女参加红军,写下了动人的史诗篇章。

▲古蔺县城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红色长征精神指引前进中的古蔺、绿色生态资源富集的古蔺、美酒河谷香飘世界的古蔺......如何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如何走好新的“长征路”?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阐释了古蔺的“新时代战略秘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在全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古蔺县以什么样的新思路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作了重要指示。我们倍受鼓舞并深感责任重大。

古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近年来,我县确立“决胜脱贫攻坚、实现撤县设市、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生态田园、红色古蔺”的总体定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着力六个加快、推动六个转变”为抓手,加快建设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乌蒙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川南黔北交通节点城市,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去年底县委全会上,我们立足县情,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五个聚焦”和党的建设“五个要求”,(即:聚焦全面达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攻坚突破,持续加快产业转型;聚焦项目投资,不断积蓄发展后劲;聚焦生态宜居,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聚焦群众关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持续铸造永不滑坡的信念之基;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锻造担当有为的中坚力量;从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打造全面过硬的战斗堡垒;从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古蔺站在新起点、拿出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县委书记李万忠(中)走进甜橙种植基地与专合社负责人交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作为泸州市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区县,古蔺县如何对标补短,确保“同步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古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91万人,贫困发生率15.6%。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贫困村个数、贫困人口总数全市第一。

2014—2017年累计减少贫困村67个、贫困人口7.5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7%。特别是,全县仅用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十三五”时期9137户37777人、搬迁体量居全省第4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通村硬化路1893公里,远超过去10年建设总里程,目前实现村村通硬化路、67%的社通硬化路。

针对当前古蔺贫困现状和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我们明确2018年脱贫攻坚要确保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确保剩余50个贫困村、4.39万贫困人口全面达标,实现退出46个贫困村、3.05万贫困人口。

二是确保67个已脱贫村、7.52万已脱贫人口持续达标,同步落实非贫困村扶持措施,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是确保26个乡镇均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贫困发生率降至1.75%,达到县摘帽“一低三有”标准。

在对标补短上,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对此,我们结合古蔺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实际,确立“4+5”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高粱、烤烟、道地中药材、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农业”。

综合采取以上模式,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稳固的脱贫产业园和扶贫车间,确保群众“入股有股金、就业有薪金、劳作有酬金、流转有租金”。2018年,建成脱贫产业园160个,覆盖贫困村81个、非贫困村68个,带动贫困户1.1万户;建成扶贫车间33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790人。2019年,建成脱贫产业园73个,覆盖贫困村40个、非贫困村34个,带动贫困户5786户;建成扶贫车间28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849人。扶贫车间建设上,目前全县已建成13个,如双沙河屯聚居点的玩具厂、永乐水落聚居点的制衣厂等,带动效果十分明显。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扶贫车间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底楼门面和原乡镇撤并、校点合并形成的闲置房屋,抢抓浙江省常山县对口帮扶机遇,积极承接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并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企业、成功人士等到贫困村或聚居点投资办厂,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总的来说,2018年,我们要确保117个贫困村产业覆盖率达到88%,108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产业覆盖率达到90%,带动1.98万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覆盖率达到70%以上;到2019年,实现每个贫困村、每个聚居点均至少有1个以上脱贫产业园或扶贫车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

▲加工扶贫车间──双沙河屯玩具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您的讲话中,我们关注到“打造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它在助推古蔺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我们的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大规模、单一化。

因此,在去年底,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在县委全会上提出重点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推脱贫致富奔康的意见》及配套扶持政策。在推动产业实施上,我们坚持以抓工业、抓园区的理念抓产业发展,专门设立1亿元扶持发展基金,每个产业,落实一名牵头县领导、一个年度方案、一个扶持政策、一个推进专班,大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带动农户参与发展、确保实现稳定增收。力争通过2—3年努力,在全县形成“两带两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两带两区:百里甜橙产业带、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百里肉牛产业区、百里丫杈猪产业区,总产值约140亿元;实现贫困村产业配套100%、109个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产业配套100%、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60%以上),真正让古蔺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起来,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目前,“千亩甜橙示范园”建成投用,全县甜橙种植规模达13万亩,辐射带动2100余户贫困户发展,并于2017年成功出口加拿大;建成猕猴桃基地1.2万亩,覆盖5个乡镇、7个贫困村,辐射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发展,与四川农科院取得合作,培养技术骨干,即将建设猕猴桃实验基地、博士工作站;5000头规模的护家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正加快建设,与牛郎牧业合作,一次性引进新西兰安格斯母牛500头、单次引进规模全省最大,建成北欧家庭牧场6个、智慧牧场1个,建成后将实现优质肉牛年存栏30万头、出栏15万头、屠宰加工销售2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建成丫杈猪适度规模养殖场27个,与北京东坡酒楼等大饭店、大超市供销合作,畅通丫杈猪销售渠道,东城双创园生猪自动化屠宰和分割生产线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年存栏丫杈猪15万头、屠宰加工销售10万头,辐射带动71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7500元以上。

▲甜橙产业美新村 (康宁 摄)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古蔺县提出了“实现撤县设市”的奋斗目标。请问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古蔺如何谋篇布局,实现这一目标?

中共古蔺县委书记李万忠:跳出古蔺看古蔺,跳出大山发展大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古蔺地处川黔交界,全域呈半岛型嵌入贵州,是泸州突出向南、辐射黔北的重要节点。尤其是近年来,贵州抢抓发展机遇,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古蔺与毗邻的赤水、仁怀、习水、金沙等县市(区)相比,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就以习水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已经是组组通车、户户通路,远远超过了古蔺。而且古蔺周边几个县,赤水、仁怀是县级市,七星关是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更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

我们就是要以撤县设市为目标,形成倒逼加快发展之势。到2021年,县城规划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万人以上;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力争突破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以上,基本达到撤县设市的指标要求。

着力打造精致县城。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和国开行联系古蔺的机遇,坚持集约开发理念,强力推进县城棚户区改造和新区拓展,同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田园城市。

着力建设重点集镇。加快二郎、太平、双沙、水口等重点集镇建设,配套完善路、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人口向场镇集中。同时,坚持把乌蒙新村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场镇开发相结合,打造一批休闲宜游、生态宜居的特色村庄。

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我们坚持全域均衡发展的理念,着力统筹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不均衡问题。

着力补齐交通短板。2016年,古蔺县已建成投用叙古高速,但仅靠叙古高速,辐射面太窄,古蔺绝大多数地方不能受益。因此,我们积极谋划、主动争取其他高速向古蔺布局。经过多次对接和努力,目前成贵高速古金段已完成工可,力争今年实现开工,建成后,古蔺到泸州的距离就缩短为90公里左右,将融入泸州1小时经济圈。另外,古仁高速去年已经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成后古蔺到遵义、宜宾的直线距离就缩短为100公里左右。特别是赤水河沿线是古蔺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地区,发展条件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特色农产品运不出去。我们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最贫困的地区,全长200多公里、投资近20个亿的赤水河农村扶贫公路正在全力加快推进,今年将全面竣工实现通车,让贫困群众真切享受到我们推动撤县设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叙古高速灯盏坪互通(康宁 摄)

【今日古蔺  邀您巡礼】

▲“画里乡村”古蔺双沙  ( 朱茂 摄) 

▲黄荆老林三连滩瀑布

▲大黑洞景区

▲太平古镇

▲大寨富民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菊花产业

▲郎酒天宝峰露天陶坛酒库

▲黄荆乡金鱼溪易地扶贫搬迁(朱茂 摄)

▲墨宝寺棚户区改造

▲古蔺手工面 (康宁 摄 )

▲麻辣鸡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图片由古蔺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