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推出首部《天府文化丛书》系列 面向全球发布课题竞选撰写人

2018-06-20 15:27:19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天府文化渊源流长,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富足子民。但谈及天府文化是什么?它的内涵有哪些?至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释义。6月20日,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从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与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主办的“金沙论坛”上带来好消息,一部拟编撰的文化著作──《天府文化丛书》将填补上这块空白。

金沙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以“发展天府文化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主题,来自成都市社科院、成都市社科联、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纷纷对成都的文化建设和《天府文化丛书》的编撰提出意见。

定位大众取向 将发布课题吸引天府文化专家

这套丛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编成后将产生什么重大意义?何时面世?

该系列丛书策划者之一,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谭平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历来天府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多停留在学者交流层面,本次,根据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和省社科联主席杨泉明关于加强天府文化研究、传播的指示精神,我们希望做一套相关丛书。它的整体定位是既有学术性,更要注重可读性和传播力。要注重场景化表现,让天府文化在普通的受众中产生影响,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他介绍,本次丛书的编撰将通过重大招标项目形式吸纳优秀的行业专家及天府文化爱好者,将通过四川省社科联及成都市社科联向海内外发布课题,以严格公正程序评审、确定项目完成人(团队)。初步预计,希望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推出首批约10本图书,争取明年六月与大家见面。

专家学者提建议 “接地气”和“高大上”缺一不可

在论坛现场,不少专家对《天府文化丛书》的思路建构和具体内容提出了建议。四川省地方志编委党组书记、研究员马小彬提出,要尽快界定天府文化的范围及其构成内容。同时要着重从纵向和横向系统地把天府文化的历史文化脉络梳理清楚,其中包括成都近现代文化的起源和根源,以及三国文化等。此外,还要补充现代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丛书既有基层渊源,又有世界视野。既有接地气的介绍丰富知识,又有理论指导性的文章升华主题。

成都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王苹建议,一定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她认为,丛书必然是一个系列,并且是独立成本的,因此顶层和专题的设计很重要。一方面要从古代和现代,纵向和横向来梳理,不能遗漏重大事项。另一方面,考虑到要推向大众,需要格外注重政治性,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特别要注意牵头人的把关作用。对此,她表示,也可以多借鉴北京、杭州等已经编撰过的相关系列丛书的选题把握。

此外,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川建议,可以以成都目前已有的众多资源为基础,打造制造之都、文物之都、信仰之都、名人之都等概念,并深挖其内涵。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杜莉建议,应多关注年轻的消费群体,引导天府文化内涵在新生力量思想中扎根,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注重新的时尚表达和国际表达。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军建议,丛书的出版要有着落点,要有项目支撑,形式要多样,要保证所出的作品一定是精品。

天府文化走出去 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金沙智库会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杨继瑞总结表示,天府文化既是成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是成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它的传承好、规划好、实施好,是个大系统工程。

他认为,第一,天府文化要注意规划引领。既要注重起步,更要注重重大工程的规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挖掘天府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做好顶层设计。从历史的纵向和发展的横向,有分类和分层地进行梳理挖掘。第二,天府文化要寻求跟创新经济结合的产业化路径。寻找新经济发展点,以天府文化为根,规划音乐动漫等文化产业路径。第三,天府文化要融入消费场景。要有天府文化的记忆和表达,在场景中使人感受成都历史的厚重。第四,要培训天府文化研究人才。要与高校合作共建系统创新的研究机构,培养研究天府文化的专业型人才。第五,要注重天府文化走出去+范式。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把成都故事、成都声音演绎好,传播好。特别要联合在川的孔子学院更好地传播天府文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