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张献忠沉银的民谣,随着2017年在彭山发掘出水的3万多件精美文物,得到了证实。今天下午,“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经过精心筹备,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首次向公众揭开了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此次“江口沉银”的国博首秀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公开全面展示,展览分为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三个部分,展出文物500件,包括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大西政权的金册、“西王赏功”金银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还有属于明代地方藩王的金宝、金册和银册,以及大量武器、金银货币、首饰和日用器具。不仅如此,展览还通过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方式,突出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以及公众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
具体到每部分展览来说,第一部分“序厅”介绍了江口古战场遗址的基本情况、“江口沉银”之谜、考古发掘前发现的文物以及考古发掘的大致情况,引发观众对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的兴趣。在此部分展出了多件追缴文物,其中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1643年,是江口古战场。
遗址发现的核心文物,对考证遗址年代和性质极为关键;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是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为明代武冈州征收供工部都水司使用的税银,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这三件文物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览第二部分名为“沉银出水”,分为“大西浮沉”和“明代社会”两个单元,为观众展示了江口古战场遗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时代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晚期,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不但证明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的真实性,更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为观众拨开迷雾,看到3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此次展览中有多枚“西王赏功”钱,册封后官的金册,以及錾刻有“大西”年号、税种和四川地名的银锭展出。
其中“西王赏功”钱铸造于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有金银铜三种材质,是用于奖励有功部将的钱形奖章。在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之前,“西王赏功”钱存世量极少,且真假难辨,为古泉名珍之一。
展览第三部分名为“考古新章”,分为“新方法”、“新科技”和“新力量”三个单元,通过实物、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展示方式,突出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以及公众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引发观众对古代遗址保护和公众考古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不仅是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为宗旨的历史博物展览,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表示,此次江口沉银成果展是一个非常重量级的展览,江口沉银考古无论从意义还是出水文物重要性,都足以吸引国博主动接触,加上四川各方的密切配合,才能将这处17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呈现给广大观众。
本次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将从即日起持续至9月26日,市民朋友可前往国家博物馆免费观展。在展览结束后,该批文物还将在十月份于四川博物院进行展出。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