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23日,“绿色省运 康养广元”2018四川媒体广元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昭化区谱子村进行探访。
村里开展丰富的活动
新风正气助脱贫 走出“精神脱贫”新路子
当日的普子村花团锦簇,1000多人的村子一改过去垃圾乱扔、脏水乱倒、邻里不睦的状况,互帮互让成为新风气,比产业比致富成为新时尚。村民唐少贵感慨,村里通过评选孝道人家、家庭示范户,树立了新风正气。好风尚带动了每一位村民,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业富、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着力扶志扶知扶德,突出“十起来”,创新开展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脱贫奔康文明示范村(户)创建活动,让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脏乱差”现象,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文明健康、感恩自强、遵纪守法、友善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形成了感恩奋进、脱贫奔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探索出农村“精神脱贫”的新路子。
文明户表彰
道德纪律双约束 换来干部好作风
昭化区在“精神扶贫”普子村贫困户朱德军过程中受到启发,发现了道德正能量的巨大作用,结合全市“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要求,在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开展了“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家规家训征文、“厅堂悬挂家规家训”、“亮晒传家宝”、选树“廉洁大使”等活动,让家风家规成为干部群众的道德约束,在家风家训传承中树立良好政德品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意识,让党员群众“想干事、干成事”。按照基层组织德治与法治、自治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资奖励相对接,道德积分与诚信体系相并联的思路,升级打造了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同时设立道德超市,群众可把积分兑换成生产生活物资。截至目前,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已覆盖昭化区210个村(社区),共计建成道德超市151个,兑换奖励物资6120套。
全市注重从改树党员干部“政德”入手,深入开展“好风传家”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家风家规教育基地(馆)作用,建成了剑阁李榕家风教育基地、苍溪寻乐书岩家风传承基地、川北家风馆,推动家风家规建设向机关、基层延伸。注重挖掘家风家训,激发道德传承,评选并传扬11个“蜀道好家规”。
好家规评选
建立“说事服务站”“零容忍”治理“微腐败”
坚持从村社抓起、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在昭化区233个村(社区)探索建立群众“说事服务站”,推行“1233”模式,即建立“说事服务站”这一平台,推行“民声日志”和“民情日志”“二本日志”,实施在站“坐诊”、上门“问诊”、集中“会诊”“三诊法”,划定政策咨询类、一般性、检控类“三类”问题,有效解决群众诉求,整治基层“微腐败”,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说事服务站”共计倾听群众“说事”3700余件次,其中“顺气”3000余件次,解困700余件次,收集问题线索17条,立案查处8件8人。
工作人员介绍道德超市可购买的物品
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作风、政策信息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等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建立基层“微腐败”直查快办机制,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对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提级查办。邀请政风行风评议员深入走访、电话随机采访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开办《阳光问政》栏目,把问廉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对于敢动‘扶贫奶酪’的党员干部,坚决严惩不贷。
截止5月底,昭化区通过预告式宣传、现场接访、跟踪回访等方式,到乡镇村社开展接访工作12场(次),共接待信访群众120余人(次),涉及林地纠纷、就医入学、五保低保评定、脱贫攻坚、干部作风等问题36件,受理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信访件7件,引导相关部门现场解决问题22个。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