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18-07-03 15:17:5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如今,走进国家4A级景区太平古镇,常常可以见到大批穿着“军装”的队伍,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重走长征路,唱起激昂的红歌追忆革命史,为红色古镇又增添了一抹“红”。

“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12期,培训来自黑龙江、上海、新疆等13个省、25个市州各级干部8200余人次!”据古蔺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启明介绍,这些“红军”是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的“学生”,是来接受红色教育培训的广大干部。

古蔺县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全程见证的唯一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境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如何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推动红军精神代代相传?2017年5月,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在太平镇挂牌成立。

揭牌仪式

依托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四渡赤水干部学院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坚持以“触动灵魂、增强党性、坚定信念、砥砺奋进”为培训宗旨,创新建立了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访谈教学和激情教学“六位一体”特色教学体系,组织开展重走一段“长征路”、组建一个红色团队、开展一次军事训练、聆听一堂党史讲座、观看一部革命电影、参观一次革命展馆、体验一次埋锅造饭、开展一批拓展项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撰写一篇党性报告“十个一”教学活动,使学员在互动参与中磨炼意志,锤炼党性,历练思想。

“累并快乐着!”今年5月29日,古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娄志愿在四渡赤水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3天的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培训,体验教学项目重走长征路让他感触颇深。他说,当天,学员们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菜,在蒙蒙细雨中走了一个半小时共计6公里左右的山路。通过切身感受,大家重拾初心、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不怕困难、敢于胜利”,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

记者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培训班次和不同的培训需求,学院还整合资源形成1天培训方案14个、2至3天培训方案6个、4至5天培训方案4个,在实行“菜单式”选学的同时,将古蔺县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开发。除太平镇外,四渡赤水干部学院还在二郎红军街、双沙白沙会议旧址、贺子珍托孤处、桂花战壕遗址、观文云庄战斗遗址、石厢子会议旧址等15处设有教学点。氛围浓厚的红色遗址,身临其境的培训学习,让现场教学形象生动,学员们受益匪浅。

除重走长征路、做红军餐、参加军训等体验教学和参观各处红色遗址等现场教学外,学院红色革命歌曲传唱、长征诗词朗诵等激情教学项目和《四渡赤水及其精神传承》《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专家讲座等专题教学项目也进一步丰富了培训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培训形式赢得了学员的认可,提升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

省级专家红色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还通过公开课竞选、专题课程试讲等方式,大力实施师资能力提升工程,组建126名专兼职讲师,其中从事党史党性教育师资33名(国家级专家3名、省级专家7名),现场教学讲解员12名。开展“名校名院”合作活动,邀请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到学院开展考察工作,全力推进与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师资互聘、挂牌基地等合作。整理编写《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简史》、《红军长征在古蔺》等党史党性读本。探索开发《长征与长征精神》、《从四渡赤水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等34个精品专题课程,配套开发十九大精神专题等105个专题课程,形成了以党史党性教育专题课程为主体、相关课程为补充的丰富、多样的课程库。

参观革命展馆

记者了解到,2018年3月,四渡赤水干部学院被确定为“四川省十大党史党性教育现场”之一,同时被确定为“四川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学院将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闻名”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每年计划承接党史党性暨红色传承教育培训600期以上,培训学员4万人次左右,教育激励广大学员在新时代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

朱茂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