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有人口已超2000万 将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创造稳定社会环境

2018-07-12 20:25:3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当前,作为西部地区的生活消费中心,成都实有人口已超过2000万,社情民情的复杂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风险挑战的多样性,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7月12日下午,成都市委外宣办召开“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成都出台《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推进成都社会治理体系新一轮发展变革,为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发布会现场)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成都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德运在会上介绍,去年,成都连续第五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每4年评选一次),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荣获“长安杯”的副省级城市。今年来,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群体性事件三年来首次下降。

下一步,成都市将深入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将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构建房产物业、劳资纠纷、“邻避问题”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体系,依法加强网约车、互联网餐饮等新业态行业监管,重点防范化解好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市属国企债务风险,防止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

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加快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整体水平。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和动态管理。

将深入开展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行动,健全居民议事会制度,培育壮大社区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区居民自治良好局面。深入推进网格整合,促进网格、职责、队伍、信息平台、工作流程、数据资源融合,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创造高效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

王德运表示,近年来,成都市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先进经验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政务服务的现实需求,仍然存在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精准服务于群众和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政务服务供给水平。推进政务服务由网下向网上转变。将加快推动业务信息系统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形成三级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查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一般事项“不见面”,实现咨询、申报、预审、办理、反馈全流程上网。

同时,推进线下事项由多门办理向一门通办转变。将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健全全覆盖、普惠制企业服务体系,优化“双创”一站式服务大厅,加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工作保障,探索开展“证照分离”“照后简证”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审批系统,加快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

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全市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已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已与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共建高水平国别园区。但对照世界银行国际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体系,我们在企业开办审批、施工许可办理、双向投资管理、国际性商务配套服务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下一步,成都将营造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将全面推进企业办照“零见面”“最多跑一次”和“三天办结”的“013”工程,建立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后补”制度,简化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流程,实施“一家牵头、一口受理、同步审批、告知承诺、限时办结”,大幅减少施工许可证获取时间;营造更加自由的市场环境,将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面落实减降税费政策;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扩大资本的开放领域、优化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准入环境;营造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将构建全市市场主体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监管机制,积极争取设立市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检察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强化与国际接轨水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