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怎么做?崇州经验获点赞

2018-07-19 17:42:4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19日,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促进整体政府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在崇州举行,会上崇州就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作了经验分享。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徐继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院长郑泰安、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徐信贵、四川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禹竹蕊等专家,共同探讨如何破解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指导崇州向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水区推进。

崇州市于2016年4月正式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集中形式城管、住建、规划、水务、文旅、交通、国土领域1876项行政处罚权。试点两年多来,开展综合执法巡查10万余次,办理案件1061件,受理投诉举报和信访件4993件,处理率达100%。

整合机构人员 理顺职责关系

进一步优化执法效能

“现在,近400人的执法队伍形成一个整体,将触角下沉到全市的25个乡镇,行业执法力量得到有效增强。”据崇州市城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后划转住建、规划、城管、交通等9个部门391名执法人员,集中行使1876项行政权力事项,切实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4支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25个乡镇(街道)派驻行政执法中队,建立村(社区)行政执法联动站,实现了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发现、处置、监督,解决了执法监管中“最后一公里”和“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问题。

据悉,在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巡查清单“三张清单”的基础上,崇州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不变,继续承担行政管理目标责任的实现,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划转事项的行政处罚和日常执法巡查工作。同时建立综合执法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制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协同机制及案件移交办法》,对案件移交的范围、内容、方式等作出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执法效能。

依托大数据搭建智慧服务平台

促进行政执法信息一体化

“以往有时1个月、甚至2个月也出具不了鉴定结果的,现在将在5-10日内通过平台回复执法部门。若超期不回复,平台将结果自动推动到法制部门,对部门协作形成了有效制约和监督,也进一步节约了行政资源。”崇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举报受理中心主任刘启垚说,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的搭建,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城市管理数据库;通过数据查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推动行政执法从“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继敏认为,崇州市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集执法办公、案件查询、信息交换于一体,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也可对执法进行监督。同时,以信息化手段集中统一处理各类行政违法案件投诉举报、建立完善民意分析研判机制、强化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筛选处置,可以做到回应及时、处置精准、执法有力。

记者了解到, 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共享7个部门12套系统,汇集国家、省、市、县866万条执法数据,促进了行政执法信息一体化;利用“网格+探头”,整合城管、公安、政法委、水务等部门1103个摄像探头,实现数字信息采集全覆盖、城市治理“一张图管控”;同时,基于平台数据库,崇州为一线巡查执法人员配备手持执法终端,并提供智能终端服务应用,提升了工作质效。

庞莹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谭维维

编辑: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