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4日,记者从达州市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达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好于年初预期。
上半年,达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3%,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6.2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58.31亿元,增长10%。
农业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小春粮油实现双增。全市小春粮食产量49.8万吨,增长1.4%;油料产量29.74万吨,增长1.9%。经济作物产量普遍增长,其中蔬菜产量131.1万吨,增长2.0%;茶叶产量0.7万吨,增长5%;水果产量7.3万吨,增长2.3%。畜牧业总体平稳,生猪出栏180.7万头,增长2%,猪肉产量13.3万吨,增长2.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达191.88亿元,增长3.6%。
工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7%,重工业增长10.5%。
从主要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
从产业集群看,六大产业集群增长10.3%。其中新材料、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分别增长79.3%、18.4%和14.1%,天然气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分别增长8.4%、6.8%和1.1%。
从企业效益看,全市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2.66亿元,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39.02亿元,同比增长90.6%。
服务业贡献加大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快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4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7%,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76亿元,增长35.9%;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8.54亿元,增长7.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55亿元,增长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2.11亿元,增长5.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4亿元,增长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17亿元,增长4.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8.27亿元,增长6.6%。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93亿元,增长12.3%,居全省第13位。其中国有投资完成462.37亿元,增长15.6%,民间投资完成254.55亿元,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9.6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144.9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542.27亿元,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29亿元,增长35.9%;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49.54万平方米,增长25.6%。
消费趋稳转型加快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0.7亿元,增长12.6%,居全省第4位。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13.84亿元,增长13.0%。
按消费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58.73亿元,增长12.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1.97亿元,增长12.3%。
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完成40.73亿元,增长14.8%;商品零售完成349.98亿元,增长12.4%。
从热点商品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1.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9%、石油及制品类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2%、汽车类增长14.4%。
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6.51亿元,增长8.3%,与GDP增速持平,但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税收收入34.46亿元,增长25.4%。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37.86亿元,增长1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9元,增长8.9%,比GDP增速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3元,增长9.4%,比GDP增速高1.1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6%,衣着类上涨3.7%;居住类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7%,医疗保健类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6.1%。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