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着力从产业投资发展入手,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努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调整投资结构,极大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今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上新台阶,197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22.45亿元,1985年上百亿台阶,1998年上千亿台阶,2009年上万亿台阶,2017年突破三万亿,达到32097.25亿元,是1978年的22.5亿元的1427.8倍。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0年来,全省累计投资总量达到19818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量的6.4倍,其中2017年的投资总量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投资总量还多1155亿元。投资总量的平稳较快增长,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活跃的因素。
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投资增速在波动中实现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有3个年份投资增速超过50%,1985年增长56.5%,1993年增长50.7%,2009年增长58.1%。受灾后恢复重建等因素影响,2009年全省投资规模快速扩张,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度最高增长速度,年度投资净增量达到4414.9亿元。此后近10年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5.4%,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40年来,投资对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省发展情况的变化,四川充分发挥投资先导作用,不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瓶颈”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投资结构逐步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40年来,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1.9倍,年均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53倍,年均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06.1倍,年均增长23.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8.9:63.1:28调整为2017年的4.2:28.9:66.9,一、二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下降4.7和3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38.9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加快工业投资步伐,着力发展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和汽车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投资由1978年的14.2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311.1亿元,2007年达到2411.9亿元,“十二五”期间,四川工业投资取得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完成工业投资9181.2亿元,是1978年的645.6倍,年均增长18%。
40年来,四川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17年,全省传统优势产业采矿和电力能源投资比重较2008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七大优势产业投资增长13.1%,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分别增长68.1%、36.3%、26.5%。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5.7%。“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下降4.1%,“五大去产能产业”投资下降17.5%。(记者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