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揭牌

2018-09-18 20:39:4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1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在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重要活动“新经济与网络安全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成都高新区正式揭牌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探索构建由政府、企业界、市场、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成都高新区将“业界共治”理念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中,探索设立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促进区域内市场主体从被管理、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业界共治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构成,与新经济发展局共同负责区内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和项目论证评估等工作。成都高新区将充分赋能、支持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做大做强。

(揭牌现场 摄影:郑毅)

业界共治 破解产业发展传统模式“痛点”

“业界共治”的内涵,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国际实践看,“业界共治+法定机构”治理模式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典型者如新加坡、香港等取得了卓显成效。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推进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而构建产业生态圈,核心目的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传统单纯依靠政府主导的产业生态圈构建存在三个痛点,政府掌握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却难以动态精准掌握企业需求,更难以持续专注于某一领域产业发展;企业熟悉产业实情,洞悉自身痛点,但企业间联络分散,缺少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社会中介资源丰富,但供需对接难、交易成本高,难以有效服务产业。

如何更好服务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圈?成都高新区找准“痛点”、精准施策。“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思维和模式,将‘业界共治’理念融入产业生态圈建设中,通过成立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构建由政府、企业界、市场、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市场主体从被管理、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推进和企业服务专业化水平。”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充分考虑市场和社会主体多元参与的需求,理事会成员将由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构成,业界代表占比90%以上。在实际运营中,理事会将下设战略规划部、企业服务部、品牌推广部,与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共同负责区内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企业服务、品牌推广和项目论证评估等工作。

充分赋能 支持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做大做强

成都高新区“业界共治”模式的关键在于赋能治理。“在实际运营中,理事会与新经济发展局各有侧重、相互支撑、职能互补,形成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等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如,由业界共治理事会牵头制定产业规划,政府部门审定后负责实施规划;由业界共治理事会牵头制定产业政策,政府部门审定后兑现政策;由业界共治理事会对重大项目招引等给出专业评价报告,政府部门作为项目沟通洽谈参考;由业界共治理事会按私董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资源导入、资本链接等专业服务,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等。

成都高新区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业界共治理事会可根据需要开展常务理事会、高峰论坛、私董会、跨界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成都高新区每年将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将通过产业扶持资金、产业投资基金、信贷支持资金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企业支持力度。

当天揭牌仪式现场,多家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看好这一“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相关企业负责人说,这一模式将推动更多企业诉求纳入政府决策,使企业发展需求、问题得到精准、及时解决。

“目前,‘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在大数据和网络安全行业领域试点,未来这一模式还将在更多产业领域推广,更好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生态圈构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李俊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