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20日,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市委、市发改委、市区域合作办相关负责人,就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有何特点?怎样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和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路径和目标是什么?详细解读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广安要“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和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两个定位。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的意见》以及《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推进方案》《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方案》,明确了“1234”工作思路,实施的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两大工程。
突出问题导向 把广安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广安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陈波说,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查找弱项和短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设计工作抓手,搭建工作平台, 注重战略谋划与实际操作相衔接,提出务实管用、可操作、可督查的政策举措。
针对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功能分区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市政管理比较粗放等问题,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现城市功能、特色景观、对外形象全面提升。
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广安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坚持“以农富民”,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拓宽助农增收渠道,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渝广共享合作平台、共享资源通道、共享产业生态
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出台了《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推进方案》,并对以前确立的发展愿景、作出的战略谋划、部署的重点任务,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事关广安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思路和举措进行了再梳理、再谋划、再落实。
如何推动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广安市区域合作办主任欧光贵介绍说,从重大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共治五个方面着力,推动渝广城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构建川东渝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多维度、跨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
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怎么建?欧光贵解释,主要路径就是“5个强化”:
强化规划融合,推动渝广城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力求空间布局协调统一、建设时序安排一致。
强化基础先行,打造以高铁为引领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促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层次交通网络无缝衔接,构建川东渝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产业协同,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全面配套协作,建设一批产业合作基地,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开放经济带和产业生态圈。
强化民生改善,加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建设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增进民生福祉。
强化生态共建,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建共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构建多维度、跨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
通过上述5个路径,实现广安与重庆共享合作平台、共享资源通道、共享产业生态。
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总的目标是什么?欧光贵说,2018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渝广协同共建机制全面构建;到2020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到2022年,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全面建成。
总投资约491亿元建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还出台了《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方案》,明确了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川渝绿色低碳发展副中心、“红色—绿色”旅游城市样板区、生态文明机制创新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样板市。
《方案》的重点推进项目,包括绿色生态屏障构筑、清洁能源利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工业生态化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服务业、社会体系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等9大类、共79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491亿元。
钱从哪儿来?广安市发改委主任熊祥俭说,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大、见效慢,需要政策支持,加大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保障。下一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补助资金,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广泛吸纳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伟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