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历史会说话: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六期 翻滚吧!扎马钉,我是诸葛丞相最后的倔强

2018-09-25 14:28:01   四川新闻网

每天5分钟,听遍锦官城。过往前朝事,历史也新鲜。

这里是四川新闻网特别节目《冷历史会说话:你不知道的老成都》。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让北方骑兵很头疼的防御暗器──扎马钉。

四川新闻网策划团队出品

统 筹: 楚 彦

播讲者: 郭智文

编 辑: 王雪意

制 作: 徐 蕾

三国时期,南方的蜀国不产马匹,骑兵甚缺,而北方的魏国一直以来都盛产优质马匹。战鼓激昂,魏国的骑兵来势汹汹。诸葛亮一声令下,密密麻麻的小铁钉被洒在地上,片刻间,伴随着马匹惨烈的叫声,魏国的骑兵被摔倒在地。

诸葛亮命将士洒在地上的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神奇呢?

这个东西,就是扎马钉。是古代打仗常用的一种防御暗器,相传是发明狂魔诸葛亮为了“打群架”发明的一种专门对付骑兵的武器。到了现在,仍有一些不法分子用扎马钉的3.0版本来扎别人的轮胎,专搞破坏。

扎马钉上有四个锋利的尖爪,抓上一把洒在地上,不管怎么抛,都有三个尖撑在地上,一个尖垂直向上。马在行走中无意踩在尖角上便负痛倒地,无法冲锋陷阵。在当时这个方法成了对付骑兵的杀手锏,非常管用。所以蜀汉才能够以少数的步兵对付大量的骑兵,达到从容进退的目的。

为了对付骑兵,诸葛亮善用扎马钉。为了守护蜀汉的国土,诸葛亮也用尽了他的一生。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伐,驻军关中五丈原。当时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酷暑难耐加上战事进展也不顺利,诸葛亮整天烦闷焦虑。一来操劳过度,二来气候炎热也吃不下饭,时间久了身体也就出了毛病,最后病倒在军营。八月底,在营帐中吐血而亡,时年54岁。

诸葛亮病死前,知道自己死后,蜀军不是司马懿所率领的魏军的对手,于是便召集手下将领开会,商量如何退军。蜀国大将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死后秘不发丧,整顿兵马,向汉中撤退。司马懿得到探子报信,本想趁乱追击,又害怕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局,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进军。

司马懿提心吊胆地登上数月以来可望不可即的五丈原,看到地上全是丢弃的文书、地图。司马懿判定诸葛亮真的死了之后,下令全力追击。

诸葛亮早就想好了对付司马懿的招数,在蜀军撤退的路上,撒满了扎马钉。而此时的司马懿还沉浸在诸葛亮已死的喜悦中,完全不知道即将到来的一切,他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入山谷,前锋部队人仰马翻,场面一片混乱。司马懿只能眼看着蜀军消失在山的那一边,而自己寸步难行。

这眼看着蜀军就在前方,不能因为这一颗颗小钉子就放弃,司马懿思前想后想了一个办法,组建两千人的敢死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敢扎队”,队员必须能忍受脚被铁刺扎的疼痛。

两千人的“敢扎队”,穿着笨重的软木平底木屐,在山道上试探着前进,一路扫除扎马钉。

空谷寂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回荡着沉闷的木屐声,司马懿指挥部队龟速前进。眼看着蜀军在前方越来越远,一直追出三百多里,也没看到蜀汉部队的影子。

这次数百里的追击,除了一路上清理成堆的扎马钉,曹魏部队毫无收获。诸葛亮用小小的扎马钉,给蜀汉又续了二十九年的命,司马懿只能把灭蜀的任务留给儿子来完成。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4500岁老成都,我想讲给你听。明天我们将继续在喜马拉雅独家为您讲述跨越时空的“交响乐队”──伎乐俑。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欢迎关注"西蜀草堂"或"成都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图片和小视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pick一下吧!(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编辑:彭宛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