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国第8 其中这项收入为何年年增长?

2018-10-19 17:13:09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今日召开四川省前三季度国家调查主要数据媒体见面会,并现场发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四川民生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居民收入方面,我省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名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12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5位。

通过对比,四川发布记者发现,近年来,全省农村居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占比逐年提升,并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47.6%的增收贡献率。这意味着什么?又是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变化?

看数据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1元

根据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1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与全国比,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出0.6和1.1个百分点。

按常住地分,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0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3和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6元,同比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全国高0.4和1.0个百分点。

从主要增收因素看,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增收贡献率47.6%,较去年同期提高7.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收贡献率33.0%,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表明一系列转移支付政策已经发挥效能,并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收贡献率47.8%,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增收贡献率33.3%,与上年持平。

从收入差距看,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问原因  

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为何与日增加?会否持续?

根据上述数据,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增收贡献率47.6%,较去年同期提高7.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居民收支处处长肖成刚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较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为何涨势较好?一是因为我省有良好的增收环境,二是因为有良好的支撑,从供给侧改革到乡村振兴,我们不断有新的政策的推进,三是有较好的配套因素,比如资金配套、项目配套等。2018年是我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之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对于促进地方产业发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养老金、救助金、政策性补助等支持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大,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

那么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有多大?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如何?预计未来是否将保持这种增长趋势呢?

肖成刚在回答四川发布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几年来,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占比也逐年增大,今年更是基本形成了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农村居民收入中,2016年,转移性收入占比28%,对其增长贡献30.4%。2017年,转移性收入占比29.1%,对其增长贡献40.6%。2018年,转移性收入占比30.6%,对其增幅贡献47.6%。

他分析,在30年以前,农村居民基本收入以经营性收入为主。而根据近五年的态势来看,转移性收入比例明显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从多方面保障农村居民生活、收入水平。而从目前来看,这种增长的态势在短中期是将持续的。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