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依旧还惦记着的“余嬢嬢” ——记扶贫干部余芬同志

2018-10-25 08:54:34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8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45岁,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2017年12月24日,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在为两户贫困户送电视机,行至走马村月亮坪时,所乘小汽车意外坠崖,就此,她永远离开了时刻牵着的走马村几门“穷亲戚”。

村民们心中的“余嬢嬢”

去年12月24日,古蔺县扶贫干部余芬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牺牲。在告别仪式上,数千名干部群众打出“你不认识我,我却记住了你”的横幅,挥泪送别这位党的好干部、贫困户的好“女儿”。

在她曾工作过的地方,村民们时刻都还惦记着“余嬢嬢”。

“我都是跟着小孩些喊余嬢嬢……”说话的人叫周国民,是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十组的贫困户,也是余芬同志的六个定点帮扶对象之一。余芬在帮扶周国民家时的主要任务本来是危房改造,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周国民却收获了余芬像亲人一般无微不至的关照。

原来,周国民大儿子周树文在办理结婚证的时候,由于年龄还差几天时间不能办。余芬知道后,就主动承担下这个任务。她对周国民说:“等你儿子满22周岁的那一刻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喊他到县上民政局的门口来等到我,我去帮他们办理这个手续。”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余芬常说自己是大家的110、做医生的丈夫是120,110可以直接找她、120也找她转接,24小时不会关机。

村里认下几门“穷亲戚”

每回走村入户,余芬都会带上一个记账簿。听走马村监委会主任周林说,那就是余芬眼里的“扶贫真经”:每一户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身体情况,在外务工也好、在家也好,她都在那个本子上登记。

按理说这些贫困户家庭情况在系统里都有录入,没必要去记,可她还是说:“还是自己记在本本上的牢靠点!”

在走马村脱贫攻坚扶贫工作中,余芬认下了几门“穷亲戚”。从此,她便有了两个家:周一到周五在县城;周末全在村上。

走马村监委会主任周林告诉记者,余芬为村里74岁高龄的老奶奶吴仁芬接续了养老保险,还教老人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余芬的扶贫工作就这样,会摸情况、会办实事、会暖人心,着眼于解决问题,做一件成功一件、做一件满意一片。

古蔺县走马村主任李正刚常常在余芬的扶贫宣讲团里分享:“她到我们村上开展扶贫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每个人都能记住她,都是体现在她办的这些小事情上面。

近四年来,在她结对帮扶的11家贫困户当中,5户圆满改造了危房、3户实现了异地搬迁、12人落实了养老保险和低保补贴、6人实现就业,全部稳定脱贫。

学会和群众“打成一片儿”

“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扶贫担子很重,干部们来村上感觉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但芬姐总是乐观的面对这份工作、带着感情来帮助贫困户……”这位语气还有些稚嫩的姑娘叫刘玉婷,在余芬因公殉职后,她开始接手古蔺县走马村的扶贫事务。

刘玉婷告诉记者,她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没有经验可谈,有时还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村民们口口相传的余芬事迹让她很受鼓舞、决定主动从中取经,当好这个接班人。

“芬姐面对贫困户总是有很多点子,绝不是一味等着那些大政策,而是尽可能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平常事儿。”刘玉婷说,她从余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应该尽到的一份责任,明白扶贫必须要倾注一份责任感,学会直面贫困户的难点想方设法去解决。“其实扶贫工作就是靠一些琐碎的事情堆砌起来的。”

扶贫路上还得一步步稳扎稳打,过程中收效如何还得看自己跟群众有没有真的打成一片。古蔺县走马村监委会主任周林说起余芬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余芬就把贫困户们当成家人一样。初到村里时,我觉得她是上级领导,怕嫌农户的板凳脏,就找了块帕子擦干净。她当时没说啥,后来单独叮嘱说‘走下一家千万别再擦凳子了,一擦凳子村民就会觉得跟我有距离。”

拔除穷根敢于“啃硬骨头”

古蔺县被划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已长达23年的,目前全县117个贫困村已经脱贫67个,11.91万贫困人口脱贫7.5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6%下降到5.7%。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凝聚着许多像余芬这样的扶贫干部的心血。

面对艰难的扶贫工作,余芬赤手空拳而来,且不论做出多大成绩,她总是在工作上实事求是。开始接手的每一户贫困户都是不折不扣的“硬骨头”,余芬坚持“一户一策”的方式,有针对性、有阶段性地帮助他们拔除穷根,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余芬常常跟贫困户说:“我现在是给你打气,在帮你解决了这些切实的困难,还是要你的思想解决问题。一定要有意志,想办法增加更多的收入。”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