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成都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从顶层设计迈入了实质性推动阶段,至此,保护国宝大熊猫掀开了新的一页。
去年,国家正式印发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完成顶层设计,今天下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挂牌将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进入实质推动阶段。在此之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内,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等各种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性问题。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苏宗海介绍,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我们将秉承“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以大熊猫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定位,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重要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管理局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将对公园内重点保护区内现有的开矿、种地以及林区多种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进行综合整治,这也是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建设的重要步骤。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苏宗海说本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依据野生大熊猫生存、繁衍、栖息的自然需要,要全面净化大熊猫生存的环境。充分调动地方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有机统一,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统一高效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总面积27134平方公里,分为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陕西)和白水江片区(甘肃)四大片区。其中涉及四川的岷山片区和邛崃山一大相岭片区,位于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眉山、雅安、阿坝7市(州),面积20177平方公里,占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大熊猫国家公园包括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科普游憩区、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分区。
按照规划,在2020年前,将会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结合试点进展情况,研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