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省自然资源厅介绍了这些典型案例!

2018-11-22 10:42:3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2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关情况。

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田文举例说明,成都市郫都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效显著。郫都区已完成46宗755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交价款6.4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1.51亿元,征得与契税相当的调节金约1778万元。

对于“郫都经验”,田文也做了详细介绍。聚焦“空间重构”搞好规划设计。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总体规划,优化城乡产业分工与功能布局,重构乡村空间结构。以战旗片区为例,坚持多规合一,打破行政界线,实行五村连片规划,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预留产业发展的规划空间,赋予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新价值。

聚焦“精准施策”推进服务项目。坚持“改革联动、政策叠加、集成运用”,探索由国有公司收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及其指标,对接政府招商项目,盘活零星分散低效的集体建设用地。培育成都农交所郫都农村产权交易公司,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房和宅基地使用权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聚焦“动能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激活土地入市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统筹推进新村建设、生态保护、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创新区域特色业态。试点以来,郫都区已引进特色田园综合体等20余个,打造了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宅基地改革方面,在前期承担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的泸州市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创造了多种模式。

一是“保权腾退”激励自愿退出。农户可在保留宅基地资格权的情况下退出多余或空闲的宅基地,并获得安置和补偿,确保宅基地退出户生产生活质量不下降。这一举措,既能引导闲置宅基地盘活,又可保障农户重回农村,有利于解放人地关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是“房地置换”助力安居乐业。针对贫困户,由镇、村主导,以腾退的宅基地建设用地指标,统规统建安康公寓,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和特色经作园区,激励贫困户以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房屋居住权。试点中,已有882户2087人腾退原宅,置换到安康公寓安居、兴业。

三是“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为帮助困难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用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农户以合法宅基地使用权与股份合作社共建共享,农民获得住房,股份合作社获得经营性用房。试点中,已有5户在谭坝村成功实践。

同时,我省征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田文介绍,试点县(区)围绕“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的目标,研究制定了土地征收目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争议调处办法等配套政策,在征前、征中和征后等环节形成了民主协商、风险评估、补偿安置、纠纷调处、后续监管等措施,完善多元保障方式,形成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办法。选定的改革试点项目均已顺利实施征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