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红旗连锁、1919、极米……在成都,民营经济的活跃度不断被刷新,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记者从正在召开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成都民营经济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1978—2017年,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24亿元增加到6746.4亿元,贡献了全市48.6%的GDP、53.9%的固定资产投资和54%的税收。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以新希望、通威等为代表的成都民营企业,在开放浪潮中傲立潮头,在国际市场中披荆斩棘,成为实现国家战略和城市愿景的重要依托和载体。
·民营企业积极顺应经济转型升级趋势,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实践中最具活力的力量,全市98%的新增市场主体、70%的科技创新来自民营经济,极米科技、医云科技入选“2018中国独角兽100强”榜单。民营企业是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市超过70%的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
·201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7.9万户、同比增长43.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43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924户企业;民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达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6.12%,占全市新增注册资本总额的67.02%。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0.6万户、增长14.6%。持续减税降费,预计今年全年减税费近600亿元。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小微企业贷款5251.3亿元、增长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