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版“药神”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

2018-12-09 11:13:39   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四川观察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颁出,我省企业康弘药业凭借一款叫做康柏西普眼疾注射剂拿下该奖项,创造了两个第一:

我国第一个拿到该奖项的生物药

我省第一个拿到该奖项的企业

四川“药神”现实版

今年的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一群慢粒病人在高价救命药与低价走私药、法理与人情、对与错之间艰难选择的故事。那么康柏西普就是“药神”在四川的现实版,只不过他们针对的是一种叫做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眼部疾病,先期的表现是看到物体产生扭曲或者中间有一个黑点,如果不治疗,患者两年内就会失明。在2014年康柏西普上市以前,他们只能选择进口产品,一针一万块,比起电影中慢粒病人更惨的现实是,市面上没有廉价的任何仿制药可以提供,要知道,一针一万是单只眼睛一个月的剂量,算下来不想失明一年单眼就需要12万,就算有钱治疗过程也非常痛苦,它是注射剂,对在眼珠上打针,一个月一次。

“现在好了,我们的康柏西普上市以后,国外竞品主动在专利期内降价,这个非常罕见”康弘药业集团常务副总裁柯潇告诉我们,“而且作为生物药剂,我们的分子结构比竞品的大,它们是34Kd(注:Kd是分子大小的单位),我们的是148Kd,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结合更紧密,因此效力也更久,三个月注射一次就可以了,年治疗费我们的价格仅是他们的48%,上市四年来,已经有50万人次的患者得到了治疗,这让我们非常骄傲。”

康柏西普背后的故事:十年磨一剑 一滴耗资十亿的水

那么这款制剂是怎么诞生的呢?从04年找到这个分子到14年上市,整整历经了十年,耗费了十亿。

“生物药难就难在投资大、周期长,更可怕的是他的不预测性”柯潇说。

按照国际惯例,一款生物药需要十年和十亿美金,但是成功率却只有17%。

“对我们创新药研究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这样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你厂房修了,临床做了几千例,一个团队花了十多年,然后告诉你这条路不通,失败了。先投钱,再说能不能成功,边走边试,很多癌症类的项目成功率连5%都没有,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柯潇告诉我们。

生物创新药:更期待产业链整体提升

就算成功研制了新药,能不能把它造出来又要经过重重考验,说到这里柯潇面露难色,在他看来,国产生物药剂创新的瓶颈还在于整个产业链的缺失,简单地说,制造药剂的机器就全部依靠进口,还有生产蛋白用的动物细胞,对这种动物细胞的去病毒化也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甚至连注射用的针头都不能实现国产化。

走出去 这款药剂要做百亿级单品

根据最新的统计,我国WAMD的患者数量大概在400万左右,而且随着不良用眼习惯的增加,患病比例还有增加的趋势。

“我们不但要治疗国内,还要走出去,告诉世界,以我国现在的工业体系,我们也能做创新药。现在我们已经在美洲、欧洲、亚洲近五十多个国家设立了300多个中心,开展全球临床研究,现在我们就直接进入了美国FDA三期的临床研究,顺利的话三年内就能在美国上市,”柯潇骄傲地告诉我们。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款四川造的“眼药水”有望成为我国制药领域首个百亿级的单品。

新闻多一点 

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代表了我国工业发展最高水平,每三年评选一次。

今年获奖名单如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