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0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举办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40周年研讨会在广元市青川县举行。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发表题为《唐家河是东方生态密码箱》的讲话时,高度评价唐家河生态价值。李后强说,早在23年前的夏天,他首次去唐家河的体会就感觉“特别好”。在李后强看来,唐家河是野生兽类遇见率最高之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热点之地,还是珍稀植物隐长之地,更是东方生态密码箱!她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也蕴含着中国人文密码,是解读世界生物演化历史的钥匙。对此,李后强今日特授权四川发布客户端全文刊发其在大会上的发言。(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
唐家河是东方生态密码箱
李后强
很高兴参加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40周年研讨会,也坚决支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参与举办这次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要求,在2019年开展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活动。1869年,法国科学家在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科学考察时发现“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大熊猫)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我们这次来唐家河也是调研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情况。我与唐家河有很深情感。1995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唐家河,感觉特别好。体会是,唐家河是野生兽类遇见率最高之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热点之地,还是珍稀植物隐长之地,更是东方生态密码箱!她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也蕴含着中国人文密码,是解读世界生物演化历史的钥匙。东方与西方的价值观不同,生态理念也不同,唐家河装有新旧密码和整套方案。对于四川说,唐家河无疑是一个生态文化的宝地,也是生物基因的宝库。研究唐家河,能给我们提供无数生态答案。她的内涵极为深刻,外延极为广泛!
有专家说,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中央公园。从地理上讲,大秦岭是中国腹心、中国绿心。从功能上讲,大秦岭是中国绿肺、中央空调。唐家河保护区地处川北秦巴山区腹地,川陕甘交点,是青藏高原的东大门,是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的过渡带,地形复杂,气候独特,物种极为丰富。胡锦矗教授1974年带领科考队进入唐家河,形成的报告促进了保护区的建立,他是历史性的功臣。我第一次在唐家河登山,是这里的老职工鲜方海同志手拿砍刀开路的,至今记忆犹新。唐家河是世界遗产,中国亮点,人类财富,四川名片。保护区在1978年正式建立时,适逢中国自然保护区正规化建设的开端,40年来无论是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是探索自然保护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管理机制、科研平台建设和社区共管等工作,唐家河都在全国率先试点。唐家河人锐意改革、勇于开拓所积累的经验不断走向全国,唐家河保护区因此也成为全国的示范保护区,入选全球最佳保护地绿色名录。唐家河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要关爱和保护她,让她保持原生态和本来面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集科研、教学、传播、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院已经60周年。我们愿意为唐家河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共同办好“唐家河生态论坛”,共同解读唐家河生态密码,共同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机制,共同整合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效应。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唐家河保护区在未来发展中,如何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和四川省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怎样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理论家与实践家加强交流并紧密合作。
唐家河保护区建立40年了。古人说,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这说明唐家河没有什么思想困惑和理念障碍了,将来一切顺利!唐家河辉煌的历史让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谋划未来的共同指导思想。感谢各位领导与嘉宾在年终繁忙的工作中来参加这次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举办的研讨会,衷心祝愿大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祝愿以唐家河保护区为代表的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并祝各位与会嘉宾身体健康,2019年一帆风顺,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