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4日15:00,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首飞仪式正式举行,这也是自2018年12月20日,四川开始启用全省首批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以及《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规则(暂行)》以来的首次正式飞行。
此次首飞计划包括固定空域飞行和低空目视通道飞行,随着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长刘文起宣布首飞仪式开始,9架飞机分别从豪芸机场、洛带机场、江口机场等多个点位起飞。
低空空域试点开放之后,有哪些要点是通航用户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四川发布记者为您梳理了五大问题,民航西南空管局运管中心副主任、四川省低空空域运行中心负责人曹坤就此作一一解答。
问题一:同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开放之前相比,通航用户在低空空域执飞的申请时间、申请方式及程序有何变化?
划重点:以前需提前申报,程序多,耗时长,现在只需提前一个小时报备飞行计划,经确认后正常实施飞行,无需放飞许可。
问题二:请简要介绍低空目视通道的具体情况。
划重点:低空目视通道是指从洛带机场至彭山江口机场的低空目视通道,总长66.5千米,宽度为3千米(中心线两侧各1.5千米),飞行高度为成都双流机场修正海压900米(含)以下。飞行规则为目视自主飞行,即:无管制部门及管制人员,飞行安全由飞行员通过目视观察、避让的方式承担相应安全职责。通道飞行靠右行驶,并提供公共咨询频率。
问题三:若因天气原因,驾驶员无法完成目视飞行应该如何处理?
划重点: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马上返航,就近落地。二是向空管部门申请,由目视飞行改为仪表飞行,由空管部门对其进行指挥。
问题四:地面监控是否能够覆盖目前试点开放的低空空域?
划重点:是的,在首批划设的试点空域基本能够全覆盖。
问题五: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能为通航用户提供哪些服务?
划重点:协同运行中心主要承担对飞行的组织管理工作,为飞行提供实时监控监视、飞行交通信息咨询、天气及其他飞行情报的服务,从而帮助飞行员在空中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