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8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一片热闹,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院党委书记李后强,院长向宝云,党委副书记陈井安,副院长郑泰安、胡学举、姚乐野出席会议,四川经济日报副总编王慧,记者杨嘉利、张瑞灵和唐千惠应邀参加活动。
今年的汇演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和科研处分别给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残疾人杨嘉利颁发三个聘书:一是研究生学院课外特约辅导员,二是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三是“残疾人成才案例研究”课题组主研人员。
“省社会科学院每年都盼望这个文艺汇演,这是最能感受单位温暖、学术氛围和青春活力的时候,刚刚给残疾人作家杨嘉利颁发了聘书,可能大家认为是作秀,其实是为了借今天的机会给在场的同学们和职工们树立一个真实、现实的榜样。李后强说,正如大家看到的,杨嘉利是特殊的记者,他带有残疾,过去曾经叫残疾人是残废人,后来改正显然更加贴切,残而不废,杨嘉利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影响他的成就,他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干活的样子也是我们正常人想象不到的,但他身残志坚、体弱能大,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出了一系列成果,成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科研单位,他的成长值得我们研究,所以今天我们颁发3个聘书给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行动,呼唤大家把爱心筑起来、信心树起来、恒心强起来、雄心壮起来,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具体举措,唤起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把这个鲜活的榜样,现实的榜样用好、宣传好。
杨嘉利说,他从来没有得到这样高的荣誉,他很感谢省社科院给他这样的机会,让他能够向大家学习。
截至目前,杨嘉利已经出版了三部个人文学专著。早在12月16日下午,包括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残联,四川大学出版社和四川经济日报社等五部门在成都联合为其举办新书《重生门》作品研讨会。
今年48岁的杨嘉利在一岁的时候,因突发高烧致小儿麻痹症并重度重度残疾。他不能正常走路,没有健全的双手,说话少有人听得懂。
《四川经济日报》社长李银昭可谓杨嘉利的伯乐。三年前,在李银昭的帮助下,杨嘉利受聘担任四川经济日报的文学副刊编辑,时年45岁的杨嘉利不仅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报社还为其购买了社保。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