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7日,记者从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今年,绵阳围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个方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截至12月26日,城区环境空气达标274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9.0%;环境空气六项指标表现为“三降三升”,二氧化硫同比下降26.5%、一氧化碳下降21.4%、PM2.5下降5.2%;臭氧浓度同比上升13.4%、PM10上升1.8%、二氧化氮上升0.3%;全市13个县市区(园区)平均优良天数达标率83.6%。
深化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在全省率先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全市7家水泥企业中,目前北川四星水泥、江油红狮已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安县中联、北川中联、四川国大正在实施改造,计划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造工作。绵阳市初步完成231家砖瓦企业污染整治,要求恢复生产的砖瓦企业全部安装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印发了《绵阳市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完成了13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进行限期治理。
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禁烧体系,实施全年、全程、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达到90%以上,强化禁烧执法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约谈、问责。
加大行政监管力度,规范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的检测过程;采用遥感监测、便携式设备等技术手段完成了省下达的2000辆柴油货车尾气抽测的工作任务;完成全市非道路移动源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市政府制定出台《绵阳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也已经完成,近期市政府将发布通告。
组织开展全市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投资1310万元建设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控系统、颗粒物组分站、激光雷达走航扫描监测等科技能力项目。
截至目前,绵阳市全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7次,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清单,对《绵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进行了修订,重污染响应期间,建筑工地扬尘管控、货车限行必须确保省、市重点工程、民生工程项目正常推进。
开展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绵阳市通过强化七个方面的措施,深入推进城市扬尘污染防控、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控、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严格考核问责,力争为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好局,打下良好基础。(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