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你 】省人大代表池勇: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战略支点 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

2019-01-15 11:23:2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14日,在省“两会”开幕当日,省人大代表、成都市青白江区区长池勇提出了“大港区”建设的建议,“大港区”由此在省“两会”中被正式提出。

“大港区”是以成都国家铁路港为战略支点,以成都正在争取的“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覆盖金堂、青白江和新都,覆盖德阳广汉市等周边区域陆海联运新枢纽。就在1月10日,青白江、新都、金堂三个区县分别召开全委会或经济工作会议,“大港区一体化发展”成为会上热议话题。

“今天上午,我听尹力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报告》主题鲜明、实事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篇贯穿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14日晚上,在参加了一天的会议后,池勇在其驻地宾馆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省人大代表、青白江区区长池勇

14日下午,池勇就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做了会议主题发言。他说,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高度重视青白江的发展。彭清华书记去年多次莅临青白江视察调研,提出“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定要作为全省的战略支撑,一定要放到全国高度,放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高度来把握,要把它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名片,做成四川改革开放的战略支撑。”

据悉,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2619列,其中中欧班列开行1591列,继续保持了“全国双第一”。特别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全年连续跨越2000列和3000列大关,达到3088列,位居全国第一。

前不久,成都市主要领导到成都北部区县现场办公时,提出了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蓉欧+”战略在全国地位的跃升和功能的凸显,规划建设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战略支点,以正在申报的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为核心,覆盖金堂县、青白江区和新都区,辐射德阳广汉市等周边区域的陆海联运新枢纽、亚欧合作大港区恰逢其时,呼之欲出。

池勇代表说,规划建设大港区,打造蓉欧枢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之举。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际铁路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放大国际铁路通道功能和蓉欧班列品牌效应,以通道促贸易聚产业,提升国际铁路港能级,促进国际班列提质增效;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成都主干能力,发挥主干作用,促进成德同城化,带动五区协同发展。同时,规划建设大港区也是争创四川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有力探索。

省人大代表、青白江区区长池勇接受记者采访

池勇说,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国际班列开行仍然存在开行规模不够、质量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成都北部金堂、青白江和新都以及紧邻的德阳广汉市等区市县尚未形成与国际陆海联运新枢纽相适应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自贸区铁路港片区还存在保税功能弱、口岸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不足,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池勇就规划建设“金青新”大港区提四点建议──

首先是统筹规划,把大港区建设上升为落实全省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统筹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区域产业错位协同、功能互为支撑,使之成为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其是强化功能,积极推动设立蓉欧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白江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帮助争取更多的指定口岸。

再次是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大铁公交化改造,帮助协调成绵乐客专等高铁加密停靠青白江站。尽快批复启动S1、S12等市域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成(都)三(台)铁路建设,并在欧洲产业城建设客货枢纽站。加大对片区快速通道建设的支持力度。

最后是加强保障,加大对大港区各产业功能区在政策、资金、土地及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廖兴友 文/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