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校园欺凌、遭遇性侵、少年弑母……在这一桩桩、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极端案例折映下,不免让人思考,无论是反省自己还是审视他人,青少年普法教育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普法教育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时代变迁、受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如何寻求普法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如何创作出符合当下青少年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普法内容?省政协委员李凊向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提案。
“现在学校里更注重学业的学习,在法治教育方面相对比较缺乏,例如没有开设专门的法治课及任课教师等。因此希望通过我的提案能够让大家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这是李凊第3次作为政协委员出席省“两会”。在过去的10余年间,她一共贡献了90余条自己的建议。此次,从事律师工作已20余年的她特别关注到了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问题。
李凊认为,对于青少年普法,如何高效联动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最大化发挥普法教育工作的效能,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李凊建议,针对青少年普法,应加大力度创作普法内容、创新普法形式。根据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建微信平台及小程序,推动推文发布、原创设计、视频制作、程序开发等新媒体、新形式,探索高效可行的产出模式,批量、高质地创作受众喜闻乐见的原创内容。
针对青少年群体,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两微”平台载体,同时可在“两微”基础上,建议开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以“两微一抖”为架构,汇集为聚媒体的强大载体形式,再加入小程序、H5互动微场景等功能,增加移动端载体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此外,提升普法宣传资料(教材、手册、宣传页)的设计水平、加强以大屏为形式的宣传窗口建设、创新法治场馆空间的功能打造,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最大程度提升法治教育基地、校区、社区等法治教育宣传阵地的普法体验度。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普法教育还应联动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及其下属各市、地区电教馆。”李凊认为,以区域内的依法治校示范校等为核心,将普法内容平行辐射至省内所有中小学及幼儿园,指导和优化更多的中小学完成普法教育工作,高效扩大青少年的普法受众群体;同时,针对区内高职院校,通过企业指导、学校参与的形式广泛调动相关专业的大专学生参与到普法内容的创新、创作中来,在创作的过程中知法、学法,为未来走入社会塑立正确的法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实现守法与普法的目的。
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周俐君 余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