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报告会上,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同志,湖北省麻城市殡仪馆火化工徐申权同志,重庆市支教教师谢彬蓉同志,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同志,天津市银座集团董事长王贵武同志,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张保国同志,先后做了先进事迹报告。
6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用朴素的语言、感人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讲述了退役军人群体的“最美”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记者了解到,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带领一方百姓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有的立足本职,尽忠职守、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的勇立潮头,自主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行业翘楚……他们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立足各行各业、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精神和风貌。
“这些最美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向我们诠释了,“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军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我们作为现役军人,应该学习他们把任何一个岗位作为战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听完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故事,西部战区某部指导员陈永恒对记者说到。
武警四川总队干部冯军表示听完此次报告会很受震撼,尤其是张保国同志的排爆经历,每一次任务都是生死的选择,让人敬佩,冯军表示今后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发挥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努力提升实战化水平,奋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附6位最美退役军人事迹简介:
徐文涛1970年入伍,大校军衔,技术五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承担起筹建后勤史馆的重任。他既当馆长又兼编辑、设计师、工程师和文物征集员,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将原来机关废弃的食堂改建成全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将一个拥有六个专业展馆、2000多幅历史图片、500多件珍贵文物、5万多文字说明的史馆展现给大家,并亲自担任解说,被称为全国年龄最大、级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讲解员。
徐申权1987年入伍,作为部队里为数不多的光学技师,曾多次立功受奖的他于2003年转业到湖北省麻城市殡仪馆,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火化工人。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很快熟练掌握了火化操作的全部技术。15年来,经他亲手火化的遗体有1300多具,安抚丧属5万余人。工作之余,徐申权还热衷公益事业,足迹遍布麻城的各个乡镇、福利院、特教学校。
谢彬蓉1993年入伍,曾是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技术七级,大校军衔,在边远地区工作20年后,2013年她选择了自主择业。当她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团委管理的网站看到该地区长期需要社会公益人士接力支教时,便决定前往那里义务支教。每个学期开学,谢彬蓉都会从重庆来到这个偏远的彝族村寨,悉心教育与陪伴这里的孩子们。
吴惠芳1980年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曾经参加过边境作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他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联村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和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发展旅游业带动致富。
王贵武1978年入伍,1980年底复员回乡,1997年成立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20年前,他尊认了10位“98抗洪”烈士的母亲为自己的母亲,2008年,又尊认了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6位烈士母亲,代替烈士为母亲尽孝,与母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实现了20年前许下的“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的承诺”。
张保国1984年入伍,1999年9月从某部军械雷达修理所转业至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工作。20年来,他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12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4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导爆索51万余米,用鲜血和生命为党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