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失明也要让群众脱贫 看渠县“帐篷局长”如何“感动中国”!

2019-01-17 15:39:5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他叫张渠伟,是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获得了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接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等领导亲切会见。

他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庄严的承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中特别推荐。同时,他还入选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榜单。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这位局长凭什么“感动中国”?本文,就为你揭晓这位“帐篷局长”和他的扶贫故事。

主持召开脱贫攻坚主题会议

不畏失明 只为贫困群众能脱贫

走进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只见一片繁忙的景象,“没办法,渠县要‘整县摘帽’,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加班已经成为了习惯。”该局工作人员王小成说。

在张渠伟办公室,这位已是“名声在外”的局长却面对着一堆工作琐事,认真而细致,一丝不苟。见到记者的到来,张渠伟眯了眯眼睛,笑着与记者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事情太多,没办法进行深入的交流,只能限时,如果素材不够,找他们补充。”张渠伟笑着对周围的几名工作人员说。

话音一落,张渠伟再次眯了眯眼。事实上,这两年,张渠伟倍受病痛折磨。看一会儿文字,摘一下眼镜,滴几滴眼药水,擦一下泪……已经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由于经常熬夜和超负荷工作,2017年初,他患上青光眼,眼角布满皱纹,眼皮透着淤青。

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问题

面对左眼仅有0.04的视力,医生告诫他:“青光眼是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就会变成睁眼瞎!”

可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去做手术,影响了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的实现怎么办?思来想去,张渠伟决定先用药水养护!可是,药水养护的效果并不理想,他的视力持续下降。

“现在,我只要上街就会走一走盲道,就是为了适应一旦失明后的生活。”张渠伟说,只要14万贫困群众能脱贫,就算是失了明,他也无怨无悔!

此外,他还患上少见的“耳石症”,严重眩晕多次住院。然而,他没有哪次能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住满院,有3次在医院拔掉“输液管”偷偷出院回到工作岗位。

岩峰镇指导易地扶贫搬迁

对此,医生劝他,同事劝他,朋友劝他,“你得赶紧进行治疗,再拖下去就会失明了。”张渠伟却笑着说:“这不是还没瞎嘛!等瞎了再说,等‘摘帽’任务完成之后就去做手术。”

让张渠伟倍感温暖的是,家人给了他莫大的支持。“爱人对我说:你心头能装着非亲非故的贫困群众,就一定能装着我和这个家。你放心,将来如果你看不见了,我就是你的眼睛!”

因为扶贫 局长多了三个孩子

据介绍,张渠伟是在2014年,正值全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就任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的。当时,他就立下了“让全县130个贫困村、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军令状。

1600多个日日夜夜,他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长年超负荷工作,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山高路远,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7年夏天,张渠伟带着项目组到乡村规划,下山时,他乘坐的汽车突然失控,为避免掉入山崖,情急之下,司机只得狂打方向盘撞向一旁的石壁,据司机后来回忆,要是掉进山崖,肯定车毁人亡。

事后,张渠伟医院都没去,简单包扎后,又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帮助该村完成了村道和移民避险解困集中安置点规划。

因为扶贫,张渠伟还多了三个孩子。

看望三个孩子

这三个孩子来自于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爸爸外出打工,妈妈谭其辉患有精神病,多年不言不语,全家就靠70多岁的奶奶一人操持。房子是石头垒的,到处是洞,风来漏风,雨来漏雨。走访时,看得眼圈都有些发红。

这些年来,张渠伟经常下乡不在家,爱人多有抱怨。一个周末,他特意带其爱人去看望谭其辉一家。一进门,就见三个孩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趴在破烂的桌子上写作业,脚边是几滩雨后的积水。见了张渠伟夫妇,孩子们都很懂事地问好。

这次探访,极大地触动了他的爱人。她对张渠伟说:“孩子太可怜了!我也是个当妈的,见不得孩子受罪,我也要来和你一起帮助他们。”从此以后,逢年过节,她都会装好红包、买好衣服,给乡下的三个儿女送过去。

去年,张渠伟帮助谭其辉申请了易地搬迁,他们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当张渠伟再去看望时,十多年来不曾开过口的谭其辉突然说了一句:“谢谢!谢谢你们!”村民们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心系农民 “帐篷局长”成为佳话
   
张渠伟的车里随时带着帐篷、雨衣、水鞋,吃在农家,住在帐篷。“情系农村,心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张渠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局长住帐篷,这可是件稀罕事,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

帐篷里“挑灯夜战”

局里有个年轻干部吴靖,新婚刚过也立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说,佩服局长的干劲,他都带着帐篷在扶贫一线,自己怎能迷恋“温柔乡”。

坚守对工作的激情、对群众的热情,张渠伟赢得了赞誉,也感染了身边无数人。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张渠伟笑着说,“以前的群众烦干部上门,现在的群众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门,干部成了群众贴心人。”

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渠伟的故事还有很多,他是“精准扶贫”的践行者,他是“铁军扶贫”的首创者,他是“农民夜校”的倡导人,他是“社会扶贫”的红娘子,他是易地搬迁的参谋员,他也是“九比九看”的金点子……四年来,渠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张渠伟的贡献付出下,取得骄人战绩,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荣誉称号。

农民夜校院坝会

2017年9月16日,汪洋亲临渠县渠南乡大山村安置点视察,给予高度评价,他的工作模式也在中央党校学报刊载,4次在全省大会作交流推介。

2018年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渠伟,荣获“贡献奖”。四川省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章的仅有5人。张渠伟,也是全国扶贫系统唯一一名获奖基层干部。

张渠伟说,为了实现同步小康,他愿一如既往地同贫困群众在一起,同舟共济。他的眼睛也许会每况愈下,但无数的眼睛一定会照亮扶贫之路,他愿用生命践行“宁愿眼睛失明,誓要群众脱贫”的诺言。(图片由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提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

编辑:彭宛聆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