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区域绿道、城区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全域总长为16930公里,是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省人大代表、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设计、研发中心主任佘金波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加强绿道建设的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还应坚持技术创新、科技引领,提高绿道建设品质,建立长效质量管控体系,提高绿道建设质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佘金波,苍溪县人,一名来自基层工程建设领域的八零后省人大代表。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先后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某油库改建工程担任现场工长、责任工长、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加注厂房现场责任工长,以及多个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在主要致力于装配式建筑、绿道建设、新型建材等建筑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活力四射;又和很多“理工男”不一样,他热情奔放,爱说爱笑:我在宾馆里面静不下心思考问题,我晚上还是要悄悄“溜”回家写东西。我得认真思考、“打磨”我的建议。在宾馆房间的电脑前,佘金波敲打着键盘,在和记者聊他的议案时,他一下子严肃起来。
“一直以来,我们企业都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奋力打造‘绿色建工、千亿建工、百年建工’。”佘金波说,尹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天府绿道建设,正好他的建议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据悉,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区域绿道、城区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体系,全域总长为16930公里,是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其中,区域级绿道总长1920公里,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绿道网,串联66个产业功能区和大成都范围内各城市组团。城区级绿道总长5380公里,在成都市各个区、市、县内部成网,与区域级绿道相衔接,与城市慢行系统紧密结合,成为城市绿色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社区级绿道总长9630公里,与城区级绿道相连接,串连市民生活社区内的卫生、教育、运动、康养等服务设施,打造全新的绿色生活场景。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决定,明确要求以绿道为脉络,实现全域公园化。
过去一年,天府绿道建设聚焦生态建设,让城市绿色发展更有“深度”。依托原始生态自然肌理,科学规划绿植种类及功能分布,结合城市通风廊道功能,对主城区空气进行二次净化,打造核心城区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聚焦产业融合,让城市经济发展更有“广度”。深挖投资潜力,创新剩余项目投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做大城市建设投资总量,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结构作出积极贡献;聚焦根本保障,让城市民生发展更有“温度”。创造约10万个工作岗位,将区域集体用地和农业人口居住就业全面融入城市功能、生态及产业体系,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佘金波代表认为,天府绿道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系列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成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实践,更是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巨大惠民工程。他建议──
加强绿道建设的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绿道建设的科学知识纳入宣传计划,让百姓明白绿道建设的意义和生态常识。扩大公民对绿道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绿道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技术创新、科技引领,提高绿道建设品质。坚持在绿道建设中因地制宜,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减少传统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采用对环境低影响施工技术,降低绿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立长效质量管控体系,提高绿道建设质量,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天府绿道建设里程长,涉及面广,加强各区域的统筹管理,创新工程建设监管模式,提升质量监管效能;落实质量责任主体,夯实质量基础,确保质量可追溯。
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廖兴友 摄影 李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