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24日,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发挥人大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达州市政府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出席研讨会并讲话,通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梅辉太出席活动。
上午8时半,与会人员先后前往磐石乡村振兴先导区,青宁·云门天寨农旅综合开发项目,碑庙镇陡坑村巨丰林业苗圃基地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察看,在项目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与会人员对项目整体运营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青宁·云门天寨农旅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10年内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综合收入将达到170亿元。”
“陡坑村下设13个社,全村土地面积约2000余亩,目前已流转1700余亩,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用,同时还可以在产业园内务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
每到一处,与会人员都认真聆听项目负责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介绍,所见所闻印象深刻,深受启发。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齐聚一堂,围绕“发挥人大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分享自身立足本职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履职经验,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有好生态、好产品远远不够,还要有好的文化创意来为产品做包装行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让老百姓单打独斗发展产业,有很大的局限,要充分激发乡村致富带头人的内生动力,带领大家共同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整体水平,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民营企业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
与会人员就农业产业规划、乡风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人才引进保障、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致富不敢忘初心,我的根在泥土里。”碑庙镇陡坑村四组村民陈香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创立了卧龙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18户贫困户、30余户非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村民每年的务工收入约有1.2万元,另外,合作社还拿出每年纯收入的8%作为分红基金给贫困户分红。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落实在乡镇、主体是农民、助推靠政策,区人大将更好地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优化服务,一如既往的推进乡村振兴。”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梅辉太如是说道。
杜海洋对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此次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实施乡村振兴必须以前瞻的思路、科学的观点用好用活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仔细分析市场的形式,培养具有通川特色的产业,创立独有品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各乡镇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到位,突出强化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生态治理和深化农村改革,向改革要动力,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抢占发展先机。
据了解,2018年以来,通川区人大先后组织开展“我为通川乡村振兴献一策”“乡村振兴大调研”“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为通川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等共计献策267条,撰写并上报调研报告60余篇。
通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志红、吴大丰、李渊、杜晓红,区政府副区长庞启来、区政协副主席张登雄出席活动。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人大主席、民营企业家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郑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