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新晋“成华榜样”走“红毯” 成都成华区坚持用最高规格礼遇“成华榜样”

2019-01-29 17:30:47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经62万市民和网友票选产生,成都成华区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1000名辖区居民共同见证10位“成华榜样”走“红毯”。1月28日晚,第七届“成华榜样”颁奖典礼在东郊记忆演艺中心隆重举行,成华人用最高礼遇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10位榜样以及1位特别奉献人物致敬。

据了解,这是成都市成华区连续7年高规格举办“成华榜样”颁奖典礼,号召全区人民聆听榜样故事,传递榜样力量,激发投身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精神动力……

可信可学

近62万票选出身边榜样

据介绍,本届“成华榜样”评选按照推荐、初评、票选、终审、表彰、转化六个阶段开展,各单位共推荐了106名候选人,区文明办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评审,筛选出了25名票选候选人;去年9月,成华门户网站、文明成华微信开通了投票窗口,共收到了广大干部群众投来的619064的投票;同时,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30名公众代表,对25名候选人事迹从典型性、示范性、代表性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经区文明委审议后,10名榜样人选及1名特别奉献表彰人选最终产生。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由市民和网友票选出的‘成华榜样’,既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又都是从我们身边走来的平凡人。”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位“成华榜样”都是普通市民可亲可近、可信可学的榜样。

其中被称作“国宝妈妈”的段东琼榜上有名。作为全球唯一的大熊猫都市家园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外游客来蓉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呆萌可爱的国宝大熊猫更是“圈粉”无数,但鲜为人知的是熊猫基地一个个段东琼这样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饲养员。在19年的工作中,不论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她每天给大熊猫补奶、做记录、投食、打扫兽舍、收集粪便,在足球场般大小的饲养场地里,也能行走超10公里。尤其是对大熊猫幼崽更是无微不至精心照料,经她手繁育的熊猫宝宝后期成活率一直保持着100%的记录。

3万次“最美逆行”背后,是张绿冯入伍16年来,为人民服务,一次又一次应对挑战,在艰苦中磨炼出的勇气、智慧和过硬的素质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背后,是潘勇从事井下工具研发和现场技术推广应用23年的坚持。走出创业新路的背后,是邓晓琴在家中企业陷入困境后的从零学起、负重前行。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背后,是胡军从警7年来,随时把名片揣在兜里,看到不熟悉的新住户就主动招呼、留名片,让大家需要帮助时都能及时找到他。在轮椅上点亮人生的背后,是杨科刚从汶川大地震救援前线回来就被致残重疾打击,却直面生活的艰难,奋发进取。残疾“孩子”获得关爱的背后,是同样身为残疾人的范乃彬自立自强、推己及人、细致耐心。一诺千金、热心解难的背后,廖正华也是一位62岁的退休老人。多次“与死神赛跑”的背后,是杜玉科深感急救知识重要性,牵头成立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组建专业团队,让更多人得到专业化急救救助的恒心。坚强、乐观、热心的口碑背后,是周希秋对手足之情、夫妻之义的朴实诠释。

在本届“成华榜样”评选中,唯一的特别奉献人物祁梁超虽已去世,但他胸怀大爱、十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早已把乐于助人的种子播撒出去,激起的强大的正能量将永远传递下去。

礼遇榜样

为“文旅成华”凝心聚力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区正全力推进“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参与。我们持续开展‘成华榜样’评选,并以最高礼遇向入选者致敬,是希望凝心聚力,给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人以鼓励,让榜样成为大众的人生坐标、事业向导。”

近年来,成华区委、区政府一直将评选表彰“成华榜样”作为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抓手,强力持续推进开展,还将颁奖表彰活动列入每年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重要活动内容。截止目前,“成华榜样”评选表彰活动连续举办了七届,累计推选“成华榜样”131名,入选中国好人榜6人、四川好人7名、成都好人45名,涌现了“救水女侠”吴永秀、“好心人”李婷华、“爱心婆婆”李国宾、“高原格桑花”裴丽娟、“社区贴心人”龚永洪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习榜样、争做先进的行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几天前,发生在成华区昭觉寺南路公交站旁的一个小故事,温暖了数十万网友:一个刚出差回成都的姑娘向素不相识的环卫工人蒋大姐问路。蒋大姐不仅给她指了路,得知她没带公交卡、也没带零钱后,硬塞了2块钱给她坐公交。上公交车后,这位姑娘特意从网上给蒋大姐订了一杯热奶茶,当快递小哥在公交站附近将这杯热气腾腾的奶茶递到蒋大姐手中时,蒋大姐的眼眶湿润了。快递小哥问起事情经过,蒋大姐摆摆手说:“没什么,只是一点点小事。”

 “友善公益”是天府文化中一抹靓丽的底色。下一步,成华区将持续抓好“成华榜样”推选和“精神凝聚、价值扩展”等工作。通过全媒体宣传、榜样故事巡讲活动,深入街道、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地,讲好榜样故事,弘扬道德风尚,全面推动全区公民道德建设,激发榜样和典型的示范倍增效应。在颁奖典礼原创节目等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基层文体团队以及社区居民群众,围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涵养发展天府文化,根据榜样先进事迹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和文体表演活动,打造“文旅成华”道德人文新品牌,引领崇德向善、友善公益的良好社会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华落地生根。

【敬业奉献类】

潘勇:铁人传承,克难攻关

男,43岁,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研发中心工具研究所副所长。23年来,潘勇一直在石油行业科研生产一线从事井下工具研发和现场技术推广应用。在科技成果方面,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和主研川庆公司科研项目9项、川庆井下作业公司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川庆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同期获授权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

张绿冯:忠诚守护,无惧水火

男,34岁,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成华大队八里庄中队综合班班长。入伍16年来,参与过火情救援3200余次、抢险救援6780余次、社会救助18700余次,还先后参与了全市及省内部分地区的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以及化学泄漏、山体滑坡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以及玉树地震灾害援建,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段东琼: 倾爱哺育,国宝妈妈

女,37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员。在19年的工作中,不分冬夏、不论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国宝大熊猫。19年的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职业素养,经受住了体力、智力、毅力、勇气的综合考验,经她手繁育的大熊猫新生幼崽后期成活率一直保持着100%的记录,从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邓晓琴: 心念至一,逐梦奔跑

女,32岁,成都至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CEO。出于对“追逐梦想,不忘初心”的坚持,创建至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建立净一高质量实名社交CLUB,构建走心的分享社群,传播有态度的精神世界,提倡新的网络社交生活方式,积极策划和参与公益活动,与其自身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事迹一起,成为引领年轻人创新创造、追逐梦想的正能量。

【诚实守信类】

廖正华: 纾难解困,信义担当

女,62岁,原八里庄社区党委书记,现府青路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八里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会长。只要是廖正华承诺的事,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兑现,17年来,她先后为社区居民及外来暂住人口提供法律援助21起,挽回经济损失184万余元,为洗澡有困难的空巢孤寡困难老人开设“家庭澡堂”,先后荣获了成华区三八红旗手,成华区十佳社区工作者,入选四川省十大法制人物。

【助人为乐类】

胡军:家长里短,枝叶关情

男,30岁,成华公安分局双水碾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7年来,胡军始终坚持根植社区、踏实勤恳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同时热心助人,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帮教失足人员,积极推动社区综合治理与和谐稳定。他不仅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纠纷麻烦,还组织楼道长、村委会和派出所相关人员建立了三级调解组织,辖区年均400余起矛盾纠纷,均得到了妥善调处,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根警察”。

杨科:志坚情暖,乐助人生

男,32岁,推动力公益发展中心项目主管。2008年“5·12”地震救援期间,22岁的杨科作为志愿者奔赴前线参与救援工作。同年,他被诊断出患毒性脑膜脑炎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从此坐上了轮椅。但杨科并没有一直意志消沉,而是奋发进取,追随热心公益的初心,坚持攻读完成了四川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习,并一心投身于专业社会工作的事业中,成功策划并执行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范乃彬:有爱如山,阳光温暖

男,39岁,龙潭街道阳光家园专职导师。范乃彬是成华区14个残疾人“阳光家园”的唯一一名男指导老师,也是仅有的一名自身残疾的指导老师。2012年,他主动应聘到阳光家园,开始满腔热情地照顾阳光家园15名残疾人,一干就是6年,他把阳光、自信、温暖都给了他的“孩子”们,陪着他们生活、学习,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

【见义勇为类】

杜玉科:援护生命,托举大爱

男,36岁,成都成华区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作为一名中国红十字会培训师,杜玉科多次“与死神赛跑”,路遇紧急事故挺身而出抢救伤员。他牵头成立了托爱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组建专业团队,传授培训急救知识,多次参与地震灾区、重大事故现场等救援,让更多人得到专业化急救救助。他深入甘孜、凉山等偏远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和助困助学活动,累计捐赠物资40余吨、100万元,救助1000余户贫困群众。

【孝老爱亲类】

周希秋:心有阳光,笑对风雨

女,58岁,退休职工。照顾智力残疾的妹妹,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弃不离;关心院里的空巢老人,不分你我。除了照顾亲人,她还用心参与院落里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参加公益事业,关心院子里的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是真正的有爱真情人。

【特别奉献人物】

祁梁超:山在眼前,为爱远行

男,32岁,生前为成都理工大学工会职工。他是“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搬砖工,挥洒汗水只为北川灾民能够早日住上新家;他是“六月童心”公益组织的创建者,十年时间帮助凉山、宜宾偏远山区数百名学生实现学习梦想;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坚持为爱而行,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