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7日上午,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交流会在宜宾临港召开。
宜宾临港、成都、德阳、广安、绵阳、遂宁、内江、广元国家级经开区代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有关代表,成都市、内江市、遂宁市商务局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商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了指导发言,省发改委等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各自的工作领域作了发言。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总结2018年全省经开区建设发展经验和问题,部署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国际合作园区有关工作;研究以国家级经开区为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稳外资、稳外贸相关工作;学习调研临港经开区引进重大项目的经验。
目前四川省共8家国家级经开区,其中60%以上成立于2012年之后。去年,我省8个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40.3亿元,成都、德阳、宜宾临港经开区在产业集群、生态环保和行政效能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宜宾临港经开区智能终端、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德阳经开区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逐渐成长壮大,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整体实力提升明显,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宜宾临港经开区位于长江起点零公里处,规划面积168㎞²,是宜宾市中心城区向东沿江发展的核心区域。
200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2016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2018年3月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2018年7月被省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列为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
2018年,该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86.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户。
通过宜宾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
“目前进驻了118家企业,至2018底已投产达71家,30余个手机品牌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汽车产业,临港造宜宾凯翼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于1月7日总装下线,宜宾正式成为汽车整车制造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智轨示范线即将投入运行,并对外推广”,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宜宾临港四大产业将实现2000亿元以上的产值,实现“再造一个产业宜宾”的目标。
宜宾临港整合“产学研港城”关联互补优势,推动五者聚合发展。“学、研”方面,目前“大学城、科创城”已有3所高校建成开学,在校师生2.5万人,2019年将再建成3所高校投运。
2019年,宜宾临港将围绕宜宾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科教创新示范区、新兴产业示范区、现代港口示范区、沿江开放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目标,持续用力推动“产学研港城”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国内市外投资105亿元,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2万标箱,新增开发面积5㎞²。为宜宾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压舱石”争得首战胜利。
成都经开区代表交流表示,2018年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较好的完成了“双稳”工作。
2018年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利用外资实际到位9.65亿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54%,同比增长24.98%,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累计进出口总额20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44%,绝对值排名成都市第三,超出考核目标62.3亿元;进口额105亿元,同比增长3.36%,出口额104.3亿元,同比增加197.5%。进出口企业由87家增长到119家。
2019年,成都经开区将聚焦高端、智能、新能源、国际化发展方向,引进重大整车项目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以及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汽车“三器”等核心组件项目;研究部署5G、LTE-V等通信基础设施,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商在成都经开区落户发展;构建以成都经开区为中心的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扩大“成都造”汽车影响力和吸附力,为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德阳经开区代表交流表示,围绕“千亿产业、科技新城、绿色园区”的目标定位,2019年继续发挥优势、弥补差距、找准对策,全力争取省市部门的支持,力争2019年排名有所提升。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一方面加强与各有关部门联系,获取外资项目信息,紧盯抓牢,着力引进外资项目。加快中电国际、信义玻璃二期、维达生活用纸及护理用品西部生产基地、电商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项目实施进度。同时,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孵化器。
内江经开区代表交流表示,2019年创新升级发展举措,重点实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产业融合、电商示范、创新创业”四大工程、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产业,主动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增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支持企业开展ISO14000认证,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