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我到过新都多次,过去在新都给人的感觉,大家都是在高度关注杨升庵,而艾芜却很少被提及。我觉得,作家们到了新都,不了解艾芜和他的作品,更是遗憾。”3月24日,由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区作协、艾芜研究学会和新都区清流镇党委政府共同举办的“梨花映清流艾芜故里行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清流展新篇一一天府诗人作家走进艾芜故里采风” 文学交流活动,在艾芜的故乡清流镇举行。著名作家牛放的“开场白”在与会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与牛放并肩而坐的龚明德,是艾芜研究会会长。他集藏书家、研究专家、作家三位于一身,是中国当代坚守高雅出版文化的优美出版家,大约藏书四万册。现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
牛放进一步说,他在清流了解到,龚明德在清流住了一个月,拿了一整间房子,堆放艾芜的东西。是保护、研究和宣传艾芜最为执着的专家。如果我们多一些像龚明德这样的人,关注艾芜,等于又多打开了一扇了解新都的窗口。
而对于牛放一席话,龚明德表现了高度的认同。他希望作家诗人多为艾芜故里和艾芜研究会提供更多有关艾芜的各类文献资料。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徐建成,用自己刚刚写成的关于艾芜的八千字散文的开头和结尾,作为发言的主题,让与会作家从不同的维度,了解了更加立体的艾芜。
简短的座谈会后,作家们先后前往艾芜故居、艾芜纪念馆、乌木沱、水岸梨花、清流文创园等进行了实地采风。
艾芜原名汤道耕,中国现、当代作家。1925年因不满学校守旧的教育和反抗旧式婚姻而出走,漂流于云南边疆、缅甸和马来亚等地,当过小学教师、杂役和报纸编辑,并两次差点病得差点死去。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在上海期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山中牧歌》、《夜景》和中篇小说《春天》、《芭蕉谷》以及散文集《漂泊杂记》等。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自发的反抗斗争,开拓了新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
“清流镇地处成都市新都区西北面。镇内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利清路、成汶铁路横贯东西,成彭高速、成彭路、新九路纵贯南北,已形成' 三横三纵' 交通格局。”新都区清流镇长陈祥君说,清流镇是著名流浪文豪艾芜、革命烈士何秉彝的故乡。拥有“泉水、梨花、艾芜文化”特色资源,被誉为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境域“绿宝石”,素有“艾芜故里”、“百泉之乡”、“花海梨乡”之称。近年来,清流镇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统揽镇内泉映梨花、艾芜纪念馆、乌木泉湿地公园、精品绿道、清白江沿线林盘聚落等独特资源,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结合艾芜文化特色小镇及国家级3A景区建设,修建艾芜纪念馆并建成全国少有的镇级文创园,通过与国内著名文学研究机构和大学社科机构合作,持续性开展学术、文化研讨与交流,大力推进建设文化设施项目及文化传承活动,将传统民俗文化、艾芜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有效促进清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清流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揽镇域内泉映梨花、艾芜纪念馆、乌木泉湿地公园、精品绿道、清白江沿线林盘聚落等独特资源,拟定“建设美丽乡村公园”,打造艾芜乡愁文化区、“梨映水岸”精品赏花区、清白流香生态休闲区的“一园三区”规划方案,切实强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活动中,成都市新都区作协主席谭宁君希望各位作家在领略艾芜故里的独特魅力后,大力宣传清流镇的文化旅游资源。
省作协名誉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著名作家牛放,著名诗人、成都市作协副主席杨然,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徐建成,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杨剑冰以及来自成都青白江区,金堂县,都江堰,崇州市,龙泉驿区等各区市县、新都近邻广汉市的60余位作家诗人记者参加了上述活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 文/图